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是什么 颈椎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2016-09-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范醉薇
一、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是什么
一、懂得锻炼,较好有效的运动办法是游泳。除了在办公室稍微放松休息以外,在家里可以经常做一个动作,整个身体趴在床上,手臂尽量向后伸展,像燕子飞翔一样,这一动作可以使后背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加强肌肉组织的弹性。另外防止颈椎、腰椎病发生,较好有效的运动办法就是游泳,因为游泳的时候头向上抬,颈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极少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
二、学会放松,不可以半天坐着不动。对于颈椎病和腰椎病,较好重要的预防就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如果办不到,则可以坐了1-2小时后,做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韧度增强。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就起来四处活动一下,去倒杯开水,与同事聊聊天,总之,不可以半天都坐在那不动,否则,肌肉会疲劳,整个脊椎更疲劳,用不了多久,颈椎病就会找上门来。
三、学会睡觉,较好使用圆柱形的枕头。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所以较好使用圆柱形的枕头,把枕头放在颈部,而头可以向后牵引,有利于颈部维持生理曲度。
四、善于补充,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无论男女超过30岁,就应该适当补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同时在饮食上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虾皮等,以增强骨质的强度,预防骨质疏松。
二、颈椎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由此而致的颈椎其他部位(如关节突关节等)乃至整个颈椎的退行性变是颈椎发生的主要原因。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导致颈椎后方的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从而诱发颈椎病的出现。
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较好大限度的活动或局部所能耐受值的各种超极限活动,与意外的创伤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长期的超限负荷的结果。慢性劳损的因素包括有:
(1)不良的睡体位:睡眠时若枕头过高,颈椎处于屈曲状态,且长期反复,可造成椎间盘内部受力不均匀,同时会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失调,从而波及椎管内组织,加速退行性变过程呈。
(2)不当的坐位姿势:长期处于低头坐位,可导致颈部的慢性劳损。目前,长期低头坐位不仅发生于坐位工作职业人群,而且在其他人群也较为多见,如热衷于打麻将、玩*、看电视的人也容易出现颈部的慢性劳损。
(3)不适当的体育活动:超过颈部所能承受负荷的体育活动,加重颈椎负荷,造成慢性劳损,这一情况在缺乏正确运动指导时更易发生。
3、头颈部外伤:颈椎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病例与外伤有接关系。
(1)交通意外:除造成骨折脱位外,突然刹车导致的颈椎损伤可成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且这一因素日趋变得严重。
(2)运动损伤: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则容易造成颈部的损伤。一旦由于失手造成外伤,则后果更加严重。
(3)工作与生活中的意外:突然使颈部过度前屈、后伸及侧屈碰撞等意外情况可造成颈部损伤。
(4)其他意外:不当的推拿、牵引等。
4、其他因素:咽喉部炎症——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症状或使原有病情加重。颈椎畸形——与颈椎病发病关系密切的颈椎畸形有多种,其中以椎体融合较好为多见。由于椎体的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关节原有的活动量势必转移到相邻的上下椎节。上下椎节由于负荷增加而造成退行性变加剧。其中,发育性椎管狭窄与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椎管狭小者,轻微的外伤也很容易发病。
三、哪些是预防颈椎病的好方法
1.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时做抬头锻炼,锻炼增强颈背部肌肉.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2.增强日常肌肉锻炼:坐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伸直并置于身后,双手十指交叉,双臂努力后伸,同时尽最大努力抬头(宜缓慢),将后颈部肌肉及双肩胛骨间肌肉尽力绷紧,持续10秒钟后停止并恢复正常体位,这些都有助于颈椎病的预防.
3.改善和调整睡眠状态:挑选适合自己的一款预防治疗兼备的枕头可是上班族的必备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合理科学用枕非常重要.
四、颈椎病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1、颈椎病相关的神经实验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的检查:令患者头颈部前屈,让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出现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痛,表示小关节有退变性变。
(2)颈椎间孔挤压试验的检查:又称为压顶试验,先让患者将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放在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手背部。使力量能向下传递,如引起颈痛,且向上肢端放射即为阳性。见于颈椎键盘脱出症或颈椎病。
(3)颈椎间孔分离试验的检查:又称为引颈试验,怀疑有根性病变者,让患者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并以胸或腹部顶住患者枕部,逐渐向上行颈椎牵引,逐渐扩大椎间孔。如果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有颈部轻松感,则为阳性,此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4)臂丛牵拉试验的检查:又称为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患者取坐位,头稍低并转向健侧,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抵于颞顶部,并将其推向健侧,另外一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将其牵向相反方向,如患者出现麻木或放射痛时则视为阳性。但在判断上应当注意,除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为阳性外,臂丛神经损伤者亦可呈阳性结果。
(5)上肢后伸试验的检查: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侧肩部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成伸展状,来增加对神经根牵拉,若上肢出现放射痛,则表明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2、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触诊检查
颈椎及颈肩部组织的检查时对临床患者一项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熟练地掌握有助于对颈椎病的判断和治疗。
检查时让患者取坐位,放松颈肩部肌肉,检查者站在患者后面,一手托扶患者下颌,另一手拇指指腹面自上而下轻轻平按各个棘突,向左右小范围内按压触诊,检查各个棘突的位置和软组织情况。要注意颈肩部有无肌张力增高或肌肉痉挛,肌肉或筋膜有没有纤维条索。
当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时,有时可摸到较硬的条状软组织,急性期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肩胛骨内上缘肩胛提肌腱膜常因劳损而局部粗糙变硬压痛。着重检查斜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回旋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注意它有无痉挛、肿胀、纤维变性和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