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癌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临床上总结的肝癌的早期症状
2016-09-1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怜梦
一、治疗肝癌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对于可切除的局限性肝癌且肝功能代偿良好,是否可进行肝移植,目前争议比较大。如果是肝切除,其复发率高,不可取。符合肝移植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着优于肝切除的患者,所以,建议采取肝移植。
肝移植有着严格的标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通常情况下,肝移植手术是肝癌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如果不适应肝切除术的才应该做肝移植术。我国的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范围,能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因手术受益。一般认为肝癌术后进行适当的化疗及抗病毒治疗有可能减少肝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95%的肝癌病人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多数的肝癌患者还有赖于化学药物的治疗。以往对肝癌的化疗评价不高,尤其是全身给药疗效甚微,近年来改变了化疗的给药途径,行肝动脉化疗并栓塞,使肝癌的化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目前认为插管化疗优于全身联合化疗,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被认为是不宜手术治疗肝癌病人的最好疗法。
肝癌晚期的患者,一般已经不再适合做手术,此时化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的方法也就是使用化学药物来对肝癌进行治疗,所以它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在抑制肝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损伤,很多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之后,就难以耐受,并且,由于免疫机能受损,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更给癌细胞可乘之机。另外,由于肝癌是对抗癌药敏感性极低的癌症之一,可能与多药耐药基因(MDR)有关,所以肝癌的化疗效果较差。
所以,建议大家在进行化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化疗的副作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化疗药物经肝动脉插管灌注疗效较好,而全身治疗则收效甚微。临床上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
二、临床上总结的肝癌的早期症状
1、肝区疼痛:
肝癌患者多数以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特别是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者,出现右上腹不适,或突发肝区及胆区隐痛或剧痛,或间歇性疼痛等更应注意。
2、肝肿大:
30岁以上的成年人,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扪及包块,质地硬,表面不平,且连续观察增大趋势明显,而病人却没有明显不适者,应疑有肝癌。肝痛、纳差、乏力、消瘦、腹胀、腹块、发热、黄疸等为肝癌常见的症状,但这些大多已属中晚期症状。此外尚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容易忽略的肝癌症状有腹泻、右肩痛和易误为胆囊炎和阑尾炎的一些症状: 对有肝病背景的中年人的不明原因的腹泻应想到肝癌的可能,它可因肝癌合并肝功能障碍或合并门静脉栓所引起的。右肩痛可由于右肝膈顶部肝癌刺激横膈所致。 不少人数月前曾诊断为胆囊炎,而数月后上腹出现肿块而诊断肝癌,这些病人常因右肝一个不大的肝癌因包膜下癌结节破裂而酷似胆囊炎。而有因右肝癌结节小破裂,少量血液流至右下腹而误以为是阑尾炎。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上腹饱胀。嗳气、恶心、腹泻等为肝癌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特别是腹泻,因易误认为是肠炎而被忽视。
4、消瘦乏力
乏力,不明原因的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系由于肝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
5、不规则发热:
部分的肝癌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多数为中低度发热,少数患者可为高热,肝癌的发热多为癌性热,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人血液循环所致。肿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亦可出现发热,
6、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牙龈及鼻腔出血、皮下淤斑等。
三、肝癌晚期饮食怎么选择
首先,晚期肝癌患者以疼痛为主。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临床上以止痛为主要治则。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特点,给予对症处置。临床中笔者采取了谈心、分散注意力、安慰、暗示病人,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必要时给予按摩、针刺或非麻醉性止痛药物,尽量少用*。肝癌晚期正气大伤,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止痛之品。通过上述措施,使病人得到关怀,控制症状,缓解疼痛,获得人生的最后满足。
其次,在食物上要加以适当限制。肝癌患者禁忌的食品有:公鸡、西洋鸭(番鸭)、猪头肉、虾、蟹、螺、蚌、蚕蛹、羊肉、狗肉、黄鳝、竹笋、辣椒、油炸品、烟、酒等(部份为民间认为的发物)。当然也很难一一解释清楚,个别患者吃了这些食物也不一定就会出事,准确地说,这样做放心。病人脾胃不好,吃什么都应适可而止,不曝食,不偏食,注意水果的补充,有一份资料说,晚期肝癌患者服维生素C能适当延长寿命。
四、生活中哪些人容易患上肝癌
饮食不当者
肝癌是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防肝癌上有着这样一句话,叫做“防水、防粮、防肝癌”,可见饮食对于肝癌的重要性。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消化系统,对于肝脏的排毒功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增加肝脏的恶变可能。
这其中除了常见的过期食物,腌制食物、高盐高脂食物等饮食外,最关键的就是霉变食物了。如花生、棉籽、核桃、杏仁、榛子,奶制品等易霉变的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其致癌能力,是二甲基硝胺的70倍。
肝炎患者
肝癌有着“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如果调理不好,最终会逐渐转化为肝癌而死亡。有调查称85%以上的肝癌都是由肝炎转变而来;而患过乙肝的人群,其患上肝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七到十倍。
另外,通过肝癌组织中复制中间体的检测试验证实,肝癌的癌肿组织中有丙肝病毒的复制痕迹,同时也在肝癌的癌变组织中检测到丙肝病毒RNA的存在。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每年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病率为4%,59%的肝癌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可见慢性肝炎,除了乙肝,丙肝对于肝癌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肝癌家族史者
肝癌是典型的家族遗传性疾病。肝癌遗传易感性最明显的临床特征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个家族的数代中,有多个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肝癌家族集聚现象。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肝癌高发家族中,同居亲属的肝癌发病率超过非同居亲属;父患肝癌的子代患癌率为29.3%,而母患肝癌的子代患癌率为41.7%;在一级亲属中患癌的危险性又以同胞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