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尿路感染如何治疗好得比较快 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6-09-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幻柏

一、尿路感染如何治疗好得比较快

  1、病因治疗。对有明显诱因的慢性膀胱炎,必须解除病因,否则,膀胱炎难以控制。如解除尿路梗阻、去除膀胱内异物、结石等;对女性屡发性膀胱炎应进行妇科检查,以排除和治疗女性生殖道炎症;对上尿路来源、男性生殖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等,均应同时积极处理。

  2、抗菌素治疗。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消灭致病菌来治疗尿路感染,近年来,对尿路感染的认识不断提高,新的高效抗菌素不断问世,耐药菌株也不断增多。因此,为确保临床疗效,一定要针对病菌、病变部位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这是治疗尿路感染关键的一环。对急性起病者,抗菌药物治疗最为重要,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且引起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

  3、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患者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或伴发热,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下床活动。一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休息 3~5天,肾盂肾炎休息7~10天,女性尿路感染症状消失的可恢复工作。慢性病人亦应根据病情适当地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

  4、辅助治疗。辅以浑身支持疗法。女性尿路感染特别是复发者,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而,在调整药物,采用合理抗生素的同时,需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必要时,要用中药调整体质,增强药物疗效。体质极弱的慢性病人,要小量屡次输血来改善身体状态。

  辅助疗法主要有激素与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尿路感染一般不用激素治疗,但在重症出现中毒性休克时,可用地塞米松或氢化考的松,同时,使用大量抗菌药物以免感染被激发而扩散。近年注意到,确有一部分病例,抗菌治疗后症状缓解,脓尿及菌尿均可消失,但蛋白尿持续存在。根据肾盂肾炎的发病与免疫有关的论点,可考虑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但临床实践经验甚少。

  5、穴位注射治疗。取穴:①肾俞,膀胱俞,三阴交;②气海,中极,太溪。两组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两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各穴均注射鱼腥草注射液 1ml,得气后将药注入。10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鱼腥草治疗以疏通膀胱气机,培补肾气,利尿通淋为原则,选穴则取膀胱的募穴膀胱俞,肾的募穴肾俞,和原穴太溪配中极,气海,次,三阴交,穴位注射再加鱼腥草之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性直达病所,更好地提高治愈率,并达到调补阴阳,清利膀胱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

  6、针灸疗法。取穴:太溪、阴陵泉、中极、气海、次髂、肾俞。施提插结合捻转补泻,得气为度,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以补为主,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二、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妊娠。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近膀胱和输尿管,内分泌的变化也使输尿管舒张和蠕动减慢,使尿流缓慢或者形成一种轻度的积液。此种情况也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以前有人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但此法不可取。因为滥用抗菌药物对母体和胎儿可能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何况漫长的十月怀胎,可谓防不胜防。

  2、洁具不卫生。多发生在校园,住集体宿舍的女孩子,毛巾都挂在门后面,而且堆挤在一起,一年四季不见阳光,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导致反复感染。

  3、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克雷白氏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细球菌和绿脓杆菌。这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4、月经和性活动。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经期卫生,特别是月经用品的清洁和消毒,是减少细菌入侵的重要环节。性交活动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作推进后尿道和膀胱。

  5、50岁以上女士,绝经期到来,阴道分泌物偏碱性,又缺乏IgA,故难以抑制尿路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严重的不易治愈的尿路感染的病因。

  6、憋尿。这是女性常见的不良习惯。其会造成两种不良后果。其一,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万一有少量细菌侵入,便使其有更多时间繁殖,也有更多时间侵入组织;其二,膀胱满盈,压力增高,尿液会逆流向上至输尿管,若已有细菌侵入,便会将细菌送到更上游的位置,引发肾盂肾炎。解决之法当然是不憋尿,甚至应养成"勤"小解的好习惯。这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

  7、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糖尿病、妊娠、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营养不良、肿瘤及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8、过度治疗,治疗不正规也是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有些人反复治疗,反复用药,最后形成菌群失调,霉菌感染,致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不正规都会是女性尿道短,大量细菌储存在入口和阴道前庭,很容易形成下尿路感染。

  9、梗阻因素。如先天性泌尿生殖系异常、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胧,引起尿液滞留,降低尿路及生殖道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

  10、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造屡管、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膀肤镜检查等操作,由于粘膜擦伤或忽视无菌观念,易引人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染。

  11、复燃和再感染。尿路感染治疗的不及时和用药不当,常常导致病人反复发作,这就需要对感染复发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三、预防尿路感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4)去除慢性感染因素

  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上述疾病给予积极治疗,是平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四、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即系统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许多药物均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及各种特发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1万/ml为污染所致。现有大量事实证明,虽然约92%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0万/ml,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2)已用抗生素治疗。

  (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5)有尿路梗阻(如结石并感染),菌尿排泄受限制。

  (6)腔外感染。

  (7)病原体为厌氧菌,不能被常规培养基培养出来。

  (8)革兰阳性细菌分裂慢,且有凝集倾向,菌落计数往往偏低。

  因此,临床症状符合尿路感染,且尿菌落计数在1000~10万/ml时,也需考虑尿路感染。

  3.菌尿的化学检测方法 以往将尿培养细菌阳性和显微镜检查有脓尿存在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但是考虑到UTI普遍存在于各年龄组,以及着重强调在家庭或门诊诊断并治疗UTI。现有4种方法可作为菌尿的快速诊断工具。

  (1)硝酸盐还原法:迄今为止最为常用的仍是Griess硝酸盐还原法。这种检测方法对清晨第1次尿液的测定最为准确,而且还可相当准确地判断感染是否为大肠埃希杆菌所致。但不能用于检测革兰阳性菌和假单胞菌属所致的感染。由于尿液在膀胱中的停留时间对细菌还原硝酸盐是必需的,在饮食缺乏一定量硝酸盐或利尿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应用专业廉价的试纸,联合硝酸盐法和白细胞酯酶法,在2min内便可得出结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方法的实用价值。这种检测法对尿或脓尿中大肠埃希杆菌超过10万个/ml有诊断价值,其阴性试验结果的预期值为97%。在蛋白尿和尿中有庆大霉素或先锋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据报道这种试验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67%(假阳性结果通常由阴道污物所致)。这种方法对有症状病人尿液标本的筛查比对无症状病人的筛查更为有效。

  (2)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本试验在摄入大量维生素C或尿的pH值<6.5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如果试剂变质或感染是由链球菌、某些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属所致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3)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过氧化物酶试验: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原理是细菌可消耗存在于非糖尿病人尿中的少量葡萄糖,过氧化物酶试验的原理是大多数尿路致病菌均有此酶,在任何疾病的炎性细胞中也有此酶。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比前述两种方法要差得多。

  (4)浸玻片检查法:此方法是将琼脂涂在塑料平板的表面,并将平板浸入尿中,滴干尿液后,进行孵育,通常将对革兰阴性菌有选择作用的琼脂涂于平板或玻片的一侧,而对大多数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生长无选择作用的琼脂涂于平板或玻片的另一侧,经过一夜的孵育之后,在两侧琼脂的表面均可见许多的菌落,可将其与标准菌落图谱进行比较,即可半定量估计出尿中细菌的数量。阳性片还可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这种技术常用于门诊或家庭内筛选。

  (5)半自动方法:有3种半自动方法可用于UTI的诊断。

  1Bac-T-Screen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尿标本经滤纸过滤、染色、冲洗、再用比色计进行比色,这种技术能检出尿中1万个/ml细菌。其敏感性约为88%,但特异性仅为66%。其缺点是可造成仪器的堵塞,或因尿中其他有色颗粒物质的存在而影响其特异性。

  2生物发光法:细菌产生的ATP,可利用萤火虫的荧光素/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反应来检测,用细菌ATP的量来反映细菌的数量。这种方法可检查尿中细菌数临界值为1万个/ml,其敏感性约为97%,特异性为70%~80%,对尿检测细菌阴性患者最有价值。此方法的阴性预期值大于99%。

  3电子阻抗粒子计数法:这是一种非依赖于细菌增殖的方法,它能够单独检测白细胞数。虽然目前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假阳性率(20%~25%),但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检测技术。

  4.感染的定位检查 虽然上下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很相似,但对治疗的反应和致病菌的类型却有明显的差别。膀胱感染在解剖定位上是一种表浅黏膜的感染,抗生素在该部位容易到达高浓度。相反,肾脏感染(男性的前列腺感染)则是一种深部实质组织的感染。由于机体生化环境的影响,使这一组织部位的自然防御能力减弱,同时能到达该部位的抗生素浓度也很有限。由于尿路感染解剖部位不同,治疗尿路感染所需抗生素类型也不同。与膀胱感染相比,肾脏感染(和前列腺感染)需要一个更为有力或更长时间的抗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