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出现更年期怎么办 更年期的饮食原则都有什么

2016-09-2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出现更年期怎么办

  方法一、克服自老心理
  一些妇女当其进入更年期,总感叹自己“老了。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要明白更年期是一个自然发展规律。只有学会正视现实,勇敢地去适应,才能减缓更年期易出现的压力和紧张,使你安然地度过更年期。
  方法二、学会稳定情绪
  更年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此时应学会稳定情绪,尽量避免不良刺激。学会与朋友、家人多交流、多沟通,为自己营养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可学学栽花种草、养鸟喂鱼,或外出旅游等等,这些都有助调节情绪。切忌将自已一个人关在家里,既不和他人交流,也不愿出去接触他人。
  方法三、适量参加运动
  运动能释放多巴胺等“快乐激素”,对消除疲劳、压抑等心情有益处。更年期女性宜选择一些温和运动,如慢跑、快走、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之类的。但运动不宜过度,最好多在户外进行,这样还可预防骨质疏松。
  方法四、重视饮食调理
  更年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如粗粮(小米、麦片)、豆类、瘦肉及牛奶等,能起镇静安眠功效;多吃绿叶菜、水果,有利于维持神经系统功能,且有助胃肠消化。此外,更年期食物也要有些选择,比如少吃盐,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

二、更年期出现的征兆

  (一)月经改变
  1 月经频发指月经周期短于21天,常伴有经前点滴出血至出血时间延长。其发生原因多为黄体功能不足。
  2 月经稀发指月经周期超过35天,因排卵稀少引起,常伴经血量减少。
  3 不规则子宫出血 因停止排卵而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 闭经 卵巢合成性激素大幅度减少后,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而处于静止状态,因而不再增殖及脱落,此时发生闭经。
  (二)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
  表现为潮热及出汗,有时伴头痛,潮热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有特征性的症状,只有少数妇女(约15%-25%)不发生,症状严重者约占10%-20%。症状发生的时间不定约41%在 39岁以后、月经不规则时出现,以绝经前1-2年最严重,10%将每日发作,或每日频繁发作;50%感到苦恼。少数发生在绝经以后。症状持续1年以上者约占85%,持续5年者约25%-50%,随着停经时间延长,症状可减轻或自然消失,约10%-15%的妇女持续10-15年或更长。

三、更年期的饮食原则都有什么

  1、饮食结构应以低盐、清淡、荤素搭配适度为原则。
  2、晚餐不要过饱,一日三餐的比例可按早、中、晚餐各占热量的35%、35%、30%。切忌暴饮暴食。忌辛、燥、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3、每天喝一汤匙左右的蜂蜜水进行身体调节。蜂蜜中含有各种营养素,又能润肠润便,但适当的蜂蜜水可以减少其它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又有其“润、缓、解毒”之功效。
  4、体重增加是因为体内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所致,因此食物中应多摄取富有蛋白质、钙质和多种维生素类食物,减少含糖量高的食物。牛奶和豆类不光含有更年期所需之钙质、蛋白质,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应常食。同时采取以新鲜蔬菜为主,鸡、鱼、兔肉等为辅的饮食结构。
  5对于烦躁易怒、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紧张倦怠、心血管功能差等男性更年期患者,饮食方面应多注意摄入一些能改善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的食物。如大枣、核桃仁、燕麦、山药、龙眼等。如龙眼大枣粥,枸杞子炖甲鱼等有宁神静心,增强记忆力之功效。
  6、更年期综合症的食疗处方还包括羊肉、牛肉、虾等具有强筋骨、益精血的作用。对于出现性机能衰退、性欲减弱的更年期男性而言,多食这类食物能有效地改善并增强性功能。

四、如何才能度过更年期

  注意卫生,定期检查
  进入更年期年,阴道粘膜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和支持,变得菲薄,上皮细胞内糖原量减少,阴道酸性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易受致病菌感染,故需特别注意阴 部清洁卫生。虽然月经失常是更年期间的必然现象,也要注意其他妇女病,特别是妇科肿瘤的可能,因此预防起见应每隔3~6个月作一次妇科检查。倘若月经周期 紊乱之外,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及时就诊,以免失血过多,导致贫血。更年期阴道干涩,可用温水洗冲会阴,每天一次。将天然植物油,如橄揽油、芝麻油等滴在化妆用海绵上放置阴道中,隔夜取出,每周一次,亦可解除干涩。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家庭中要赡养老人、培育子女,这就要求处好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心换心"。理解与宽容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两*宝。相互关心能促进心理健康,助人为乐是美德。
  善于解脱压力
  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苦恼同在。更年期女性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然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