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护理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是什么
2016-09-2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寻双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护理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常规护理按照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颈丛麻醉或全麻清醒后给予患者半卧位,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手术当日禁食,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饮食,第一次饮白开水,防止呛咳吸入肺;双侧甲状腺次全或全切术后要长期服用甲状腺素 片,观察有无甲状腺危象征兆。
在饮食上控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等,多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均衡进食;术后给予温热或凉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心理上应注意与患者交谈,减少患者的不满和烦躁情绪,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掌握消除恐惧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散步等。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是什么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园的钙盐沉积。临床上除扪及结节或局部淋巴结肿外,表现较少。甲状腺核素扫描时呈冷结节;颈部X线检查可显示瘤体有细点状或同心园钙盐沉着。乳头状癌可由TSH的刺激而生长,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之缩小。手术如包膜完整而无转移者,寿限正常。如有血管侵犯,则80%患者约有10年存活率。
多以淋巴结转移为主。颈部的淋巴结可分为I-VI区,一般II-VI区淋巴结和甲状腺癌转移有关。通常VI区淋巴结又称为中央组淋巴结,包括气管食管沟、气管前和喉前淋巴结;II-V区淋巴结又称为颈侧区淋巴结,包括颈部大血管周围淋巴结和副神经周围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由于多位于甲状腺后方且直径很小,一般颈部B超难于发现;而颈侧区淋巴结则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是否有转移。多数情况下,一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转移至同侧的淋巴结,但个别也可转移至对侧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途径一般是先转移至中央组淋巴结,然后再转移至颈侧区淋巴结;但也有个别癌肿如位于甲状腺上极的肿瘤可首先转移至颈侧区的淋巴结。文献报道,不管肿瘤大小如何,通常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0%左右。有鉴于此,最新一期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指南强调中央组淋巴结的清扫。但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可根据肿瘤的分期、各地的医疗条件和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实行个体化方案,但至少要切除患癌侧腺叶+峡部。
②甲状腺滤泡状癌:多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行双侧甲状腺的全/近全切和患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然后行碘131治疗。但由于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多难确定滤泡状癌,因此常需行再次的补充手术。
根据国外经验,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因此如果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再辅以碘131巩固治疗。碘治疗结束后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制剂行抑制治疗往往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对于术后甲状腺残留较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碘治疗无法起到巩固治疗的效果,同时反复多次碘治疗过程中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可引起肿瘤复发或去分化,因此,对于甲状腺残留较多的病人,多建议服用甲状腺素制剂行抑制治疗。至于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剂量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因人而异。
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饮食宜忌
甲状腺病人饮食中适合吃的食物有:
(1)宜多吃具有抗甲状腺癌作用的食物:茯苓、山药、香菇、猴头菇、无花果、慈姑、萝卜、菱、杏、魔芋、海参、海带及牛、羊、鹿等动物的靥肉。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柿饼、芦笋、薏米、甲鱼、乌龟、核桃、香菇、蘑菇。
(3)宜吃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大豆、山药、韭菜、荔枝、桑椹、青鱼、虾、淡菜、猪羊肾、雀肉、鹌鹑蛋、石榴、梅子、薏米、扁豆、山药、魔芋。
适当的饮食护理可以加速患者康复,同时服用具有抗癌效果的中药如含量为16.2%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加食欲,提高生活质量。
禁忌食品
1、煎炸食品:如油条、麻花、锅烙、煎饼等
2、膨化食品:如玉米花、虾条、薯片及炒花生、葵花籽等
3、辛辣食品:如生葱、生姜、生蒜及辣椒、韭菜等
4、海 产 品:如鱼、虾、甲鱼等海鲜类
5、发 物:如鸭鹅肉、羊肉、狗肉、飞鸟、猪头(蹄)肉、蛋类等
6、慎用大补:如人参、鳖甲、胎盘、西洋参等。
7、温性水果:如荔枝、桂圆、芹菜、香菇等
四、甲状腺乳头状癌应该如何预防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 95%来自腺上皮,其它来源肿瘤少见。涎腺腺上皮来源肿瘤是人体中组织病理分型最为复杂的肿瘤之一,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各方面均不相同。
良性肿瘤在较为年轻的人群中发生,而恶性肿瘤则多发生在较大年龄的人群中,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可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生,病理分类有:粘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
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7%,常被视为腺癌的亚型。Eneroth等称此种类型的肿瘤为“产生粘液的腺乳头状癌”(mucusproducing adeno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囊腺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
乳头状囊腺癌的预后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其生长缓慢,转移晚,属低度恶性;也有人认为此瘤的淋巴转移率极高,且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有人提示其预后介于腺样囊性癌与粘液表皮样之间。据Eneroth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78%,20年生存率为41%。国内董绍忠报告,其5年生存率为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