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有哪些特征 出现abo溶血该怎么治疗
2016-09-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孔涵瑶
一、abo溶血的特点
该病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抗体的多少、新生儿成熟度及代偿性造血能力等。
1、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2、肝脾肿大骨髓及髓外造血组织呈代偿性增生,故引起不同程度肝脾肿大,镜检在肝、脾、肺、胰、肾等组织内可见散在髓外造血灶。
3、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天。生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同样,产生重度黄疸者亦为1/4左右。4-5天黄疸达到高峰,以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黄疸严重者可有拒食、反应差、尖叫、角弓反张、惊厥等核黄疸症状。
4、贫血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一般程度较轻,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血型抗体持续存在,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慢性溶血所致。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
二、abo溶血病的检查方法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本病症状之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病儿常于生后24小时以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在备孕前如果知道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现在不少医院都有相应的中药治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而多数夫妻都是在怀孕后才知道新生儿溶血的情况,怀孕后第一次测定一般在妊娠第24-28周检查,这可作为抗体的基础水平。以后每月测定1次,妊娠7~8个月每半个月测定1次,第8个月后每周测定1次。如果备孕妈妈的血型是O型,而准爸爸不是O型血,那么所生宝宝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一定要做好孕期检查,以便以后及早治疗。
三、关于abo溶血治疗的方法
治疗一般有以下措施: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
2.药物治疗 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应由医生根据宝宝病情选择。
3.补充铁剂或输血 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严重溶血病患儿可有较重的贫血,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充铁剂或输血等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一)提早分娩 孕期越长,孕母产生的抗体越多,对胎儿影响越大故应提早分娩.但应尽量在胎肺成熟时给予分娩.
(二)宫内换血 以此纠正胎儿贫血,但操作时应谨防感染和损伤胎儿及胎盘.
(三)分娩时应避免窒息.
(四)脐带处理 胎儿娩出时,应尽量减少脐血流入胎儿,避免更多致敏的红细胞和抗体损害新生儿.断脐时脐带残端宜留5~6cm长,滴上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并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湿润,以备换血.
通过以上有效治疗,一般均可恢复。
四、abo溶血正常值是多少
abo溶血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这是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我国所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症病例多数属于abo溶血。
抗体检查时间:第一次在妊娠16周,第二次在妊娠28-30周,以后每2-4周查一次。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abo溶血正常值是小于1:64,如果是1:64是不用理会和处理的。在1:128时,胎婴儿可能发生溶血病,可以用些茵陈蒿汤治疗,对预防早产、流产、溶血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抗体效继续升高,可以在孕30-32周时做些综合治疗,包括: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等。但是在1:512以上时,提示病情严重,应作羊水检查或结合过去不良分娩史考虑终止妊娠。
其实这样的疾病在前期是可以发现的,这就需要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时的去医院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这样的检查基本上在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了。对于医生的嘱咐应该认真的执行,也希望所有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恢复到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