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修身养性的方法 修身养性有哪些窍门_修身养性的方法介绍_如何修身养性呢
2016-09-2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幻柏
一、修身养性的方法介绍
一、生活中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恼,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二、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杞人忧天,对于事情毫无帮助。所以记住,你现在就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三、停止猜想,面对实际。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单位,当你遇到领导或同事的时候,你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这个人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是轻视自己吗?其实,也许你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而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没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造成的。
四、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因而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在思考基础上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但是,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可怕的后果是人们将变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二、如何修身养性呢
修身养性,是对自己思维,观念,情操,言行等一系列关乎于自身的塑造,或者简单的说是对心的雕琢,追求心的境界。它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至于怎么修身养性,只能给你一点启发,至于能达到什么境界,那就看你自己了。
首先你要有获得静的方式,如看书,绘画,弹琴等等,只要你自己觉得可以就行。静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从言行的安静,到思维的冷静,再到内心的平静。
当你拥有基本“静”的状态之后,要开始思考。思考是进步的关键步骤,没有思考,你就无法看见表象背后的本质,无法感受字里行间的涵义。而恰恰感受,是修身路上最重要的东西。
与思考想辅助的是阅读与经历。尤其是在初期,阅读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快速提升你的思想,见识,以反作用于你的思考。而经历的作用则是验证你思考结果的对错或者不足,来完善你的思想。
总之,修身养性的三个关键,思考,经历,感受。它们构成一个循环圈相辅相成,使你改变。
提前了解一下如何休身养性呢是我们每个人都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内容,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更好的避免给我们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同时需要我们日常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锻炼都是一些修身养性非常不错的方式。
三、八卦掌最佳修身养性的健身法
预备式
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直立,面带微笑,左手空拳放于右手掌之上,左右手拇指上下重叠,置于小腹下丹田处,自然呼吸,默念以排除杂念,安定心神。左拳为圆象天,右掌为方象地,左拳右掌相合呈地天“泰卦手印”。
操作式
1.双手十指交叉于胸前中丹田,然后双手掌左右分开向身体两侧平伸,掌心向下,手臂伸直,随即双手掌收回,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上伸出,手 臂伸直,掌心相对于头顶上方,随即双手掌收回,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下伸出,手臂伸直,十指尖向下垂于身体两侧,随即双手掌收回,十指交叉于 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左手掌与手臂向左斜上方伸直,右手掌与手臂向右斜下方伸直,随即双手掌收回,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右手掌与手臂向右斜 上方伸直,左手掌与手臂向左斜下方伸直,随即双手掌收回,十指交叉于胸前中丹田,由此,双手掌与手臂完成一个立面的“米”字导引动作,双手掌共向八个方向 伸出。
2.双手掌继续由胸前左右分开,并平伸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随即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身体前方平行伸出,掌 心相对,十指向前,随即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身体后方伸出,同时向前弯腰,双手拇指向下,掌心相对,随即身躯转正双手掌收回并十指交叉 于胸前,身体恢复直立;接着双手掌分开,左手掌与手臂平伸向左斜前方向,右手掌与手臂则平伸向右斜后方向,同时身躯略向右旋转,双手掌心向下,随即身躯转 正双手掌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右手掌与手臂向右前斜方向平伸,左手掌与手臂则向左后斜方向平伸,同时身躯略向左旋转,双掌心向下,随即 双手掌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至此,双手掌及手臂完成一个平面的“米”字导引动作,双手掌也是共向八个方向伸出。
3.双手掌由胸前分开 向身体前下方平行伸出,掌心斜向下,手臂伸直,随即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身体两侧斜下方伸出,掌斜向下,手臂伸直,随即收回并十指交叉 于胸前;接着双手掌分开向身体后下方伸出,掌心斜向上,手臂伸直,随即双手掌收回并十指交叉于胸前中丹田。至此,完成一次导引动作,重复做九次为一组。
4.收功式:当第九次动作完成时,双手掌由身体后下方收回,并十字交叉于胸前中丹田,结中一手印;然后左手握空拳置于右手掌之上,结“泰卦手印”置于小腹下丹田,全身放松,深呼吸三次,默念九遍功诀,排除杂念,安定心神。
说明:本节动作要领为练习时双手掌伸出与收回的速度要柔和平缓,均匀流畅,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意念集中于双手掌,特别是关注十指指尖的井穴。本节八卦 掌导引不仅可以疏通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还可以修炼双手十指指尖井穴的气息;“十指连心”,当练至高级境界时,练习者还可以结合神意观想,当双手十指向八 个方位伸出时,可以想象将自己的身体和气脉延伸至天地之中;当双手掌收回时再想象将天地灵气收回自己体内。由此,在动功导引中动中求静,而达“天人合一” 之境界。
四、中国茶道乃修身养性追寻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在中国茶道中修生养性,在中国茶道中寻找人生的静谧,在茶道中找到人生另一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