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反应的介绍 溶血反应的治疗与护理
2016-11-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沈怜蕾
一、溶血反应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
是什么原因引起溶血反应的呢?其实因为ABO血型不合会一起溶血反应。而一般则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为
母O型,胎儿A或B型。
第二种情况为
母A或B型,胎儿B、AB型或A、AB型,其中前一种情况多见,后一种情况少见。对于Rh血型系统:当母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会发生溶血。
ABO血型不合是可以出现在第一胎的,并且溶血症的症状比较轻,只有个别患者症状较重。而Rh血型不合是比较少见的,并且第一胎是不会病发的。
新生儿溶血如及早诊断治疗,治愈率较高,比较少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未及时诊断治疗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核黄疸则会遗留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及早诊断、治疗是关键。
溶血反应症状
1、ABO血型不合多于生后第二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以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Rh血型不合多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3天达高峰,多为重度黄疸。
2、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出现溶血反应的时候,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并且心跳加快以及肝脾出现肿大的症状。
4、黄疸严重者可有拒食、反应差、尖叫、角弓反张、惊厥等核黄疸症状。
二、输血时的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其常见原因为误输AB0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
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l0~20ml后病人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麻醉中的手术病人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血红蛋白尿。
症状轻者早期有时不易与发热反应相区别,典型者根据输血后迅速发生的上述表现多可即刻确诊。当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并抽静脉血以观察血浆色泽。溶血者血浆呈粉红色。同时作离心涂片检查,溶血时血清内含血红蛋白。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及尿色,溶血时尿呈褐色或深褐色,作尿血红蛋白测定可发现尿内血红蛋白。收集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作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查明溶血的原因。
三、新生儿溶血症症状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主要有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一般病情发展比较慢,但是如果是较为严重的溶血症就会进展较快,甚至有死亡的可能,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看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吧。
1、黄疸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
2、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
3、贫血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可能说明发生了较严重的胆红素脑病。
5、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指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这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四、溶血反应治疗与护理
溶血反应治疗
若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静脉血离心后观察血浆色泽,若为粉红色即证明有溶血。此时应进行以下治疗:
①抗休克,静脉输入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鲜全血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
②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
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④防治DIC。
⑤如果输入的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换血治疗。
⑥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溶血反应护理
1.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安慰患者。
3.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
6.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