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怎样检查输卵管堵塞 导致输卵管堵塞的病因是什么

2016-11-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柴凝芙

一、怎样检查输卵管堵塞

  1.体格检查

  应当检查感染的征象,应检查有无宫颈炎,仔细检查PID的征象包括宫颈抬举疼和附件触疼;白带增多不应忽视,宫颈分泌物培养是不错的选择;对有宫骶触疼或结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征象的患者应当经直肠阴道检查;如果患者曾患有此病,衣原体抗体(CAT)的检查应当进行,许多的研究均支持CAT与输卵管疾病的关系,回顾性分析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92%、70%。

  2.辅助检查

  如果患者输卵管疾病危险性较低或没有其他不孕的原因,首选HSG。如果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或存在该疾病的可能,可考虑腹腔镜评估。输卵管评估的金标准是通过腹腔镜和美兰染料注射。

  (1)输卵管通液是利用美蓝液或生理盐水自宫颈注入宫腔,再从宫腔流入输卵管,根据推注药液时阻力的大小及液体反流的情况,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由于输卵管通液检查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这种方法在80年代前曾被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整个过程都依靠医生主观感觉判断,且不能判断输卵管堵塞位置,检查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会导致输卵管痉挛,造成假阳性,近年来,可以在超声监测下手术,提高了准确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该方法误诊率高,所以不是理想的检查。

  (2)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于20年代时即已被采用,系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由高原子序数构成的高比重物质(如碘剂,泛影葡胺等),在X线摄片下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能发现输卵管闭塞。

二、输卵管堵塞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输卵管疾病继发于感染,尤其是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感染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阑尾穿孔、流产后感染或手术后并发症,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外科手术造成的炎症状态,由于粘连可导致输卵管的闭塞。罕见的是,胚胎源性的输卵管缺如,这也是不孕的一个因素,最后病因也可能是医源性的,如输卵管结扎。

  虽然盆腔炎症性疾病可能由多种微生物引起,但衣原体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因素,在应用抗菌治疗之前,对输卵管的损伤可能已经存在,有时感染可能是亚临床型的,诊断和治疗前已经存在输卵管中数月之久,这与淋病奈瑟氏菌引起的PID急性发作形成显明对比。现在高度怀疑衣原体感染是通过免疫病理机制损伤了输卵管的黏膜,而淋病奈瑟氏菌则通过相关的细胞毒性,其他隐性感染的病原菌包括人型支原体和内源性的需氧菌或厌氧菌,发展中国家盆腔结核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40%。

  感染性流产是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另一主要危险因素,术前检查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和宫颈炎,必要时应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术前了解化验结果,人流术后我们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输卵管堵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腹部不适:下腹有不同程度疼痛,多为隐性不适感,腰背部及骶部酸痛、发胀、下坠感,常因劳累而加剧。由于盆腔粘连,可能有膀胱、直肠充盈痛或排空时痛,或其他膀胱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里急后重等。

  2、不孕症:输卵管本身受到病损的侵害,形成阻塞而致不孕,以继发不孕较为多见。

  3、痛经:因盆腔充血而致成瘀血性痛经,多半在月经前1周开始即有腹痛,越邻近经期越重,直到月经来潮。

  4、月经不调:输卵管与卵巢相邻,一般输卵管的疾病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对月经量的多少也没有影响,只是当炎症波及卵巢对卵巢功能造成损害时才会出现月经的异常。以月经过频、月经量过多为最常见,可能是盆腔充血及卵巢功能障碍的结果。由于慢性炎症导致子宫纤维化、子宫复旧不全或粘连所致的子宫位置异常等,均可引起月经过多。

四、输卵管堵塞的保健及预防

  输卵管堵塞的保健

  输卵管堵塞的饮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每日补充鲜奶。

  2、每日主食的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的粗粮要多吃。

  3、多食新鲜蔬果,可以满足每日身体所需的维生素A、C以及钙质和铁等。

  4、每天加食1-2个鸡蛋,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及其他各种维生素。

  5、豆类食物含有大量容易消化的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铁和钙质,黄豆芽和绿豆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6、肉类、鱼类,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海带、紫菜、海米等海产品可以保证碘的摄入量。

  输卵管堵塞的预防

  1.注意生殖系统的清洁卫生,预防各种病原体(特别是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是最关键的,人工流产术、分娩术、取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其他宫腔手术时,应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不适当的宫腔操作,避免不洁性生活,避免经期同房,反复输卵管通液术等。

  2.积极根治肺结核、淋巴结核,以防感染盆腔结核。

  3.女性一旦患有附件疾病,应遵守治疗原则,采取积极态度,彻底治疗,尽快控制病情,防止转为慢性。

  4.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