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致急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2016-11-1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安慕青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保护肝细胞,减少肝细胞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的支持对症治疗。
2.治疗措施
(1)一般支持疗法
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糖、高维生素为宜,血氨增高者进食无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1500~2000ml,内加能量合剂和大剂量维生素C。可酌情输新鲜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有利于防治出血和继发感染。应特别注意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酌情补钾,补钠,纠正碱中毒、低血糖及缺氧等。
(2)门冬氨酸钾镁
有促进肝细胞代谢、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作用。用法为每日20ml溶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3)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
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失衡的作用。用法为胰高糖素1mg,胰岛素10u,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4)前列腺素E1
可保护肝细胞免受破坏,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扩张小血管,改善肝、肾循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用法每日100~200ug,溶于10%葡萄糖内缓慢静脉滴注。
(5)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通过刺激DNA合成而促进肝细胞再生。、用法为20~lOOmg(粗制品)肌肉注射或于10%葡萄糖内静脉滴注。
(6)肾上腺皮质激素
酌情用于本病早期病情发展迅猛者,以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防止肝衰竭。
二、急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1、急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共五种可致病的肝炎病毒。其他候选病毒与肝脏疾病特别是爆发性肝衰竭和慢性肝炎的关系尚未获得广泛的认同。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早在公元前400年,希波格拉底就曾描述过流行性黄疸,直到公元8世纪PopeZacharias才观察到该病的传染特性。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过去被定为己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现在被确定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属型,因此己型肝炎不存在。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2周内大量饮酒(折合纯酒精量80g/d)即可引起急性肝炎的表现,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
三、急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有时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或体征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四、急性肝炎的检查方法
1.甲型肝炎:①急性期血清抗-H*IgM阳性。②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③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H*颗粒。④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HAAg。具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H*近期感染。⑤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RNA。
2.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阳转。②急性期血清抗-HBc-IgM呈高滴度,而抗-HbcIgG(一)或低滴度。
3.丙型肝炎:可作血清抗体(抗-HCV)、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等,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CV抗原为较特异的方法。
4.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1)血清中抗-HD-IgM阳性,或抗-HD阳性,或HDAg阳性。
(2)血清中HDVRNA阳性。
(3)肝组织内HDAg阳性。
5.戊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阳性,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颗粒,或急性期抗-HEV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