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病能治好吗 如何预防败血病
2016-12-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张靖儿
一、败血病是否能治好
(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①及时应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结合临床表现及前期治疗反应予以调整。
②对病情危重者:宜选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三联或四联应用的必要性不大)。
③致病菌:应是杀灭,而不是一时抑制,故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足量,开始时剂量应偏大,分次静脉点滴投予,疗效宜长,一般3周以上,或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数天。有迁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疗外,全身用药也应酌情延长。
(2)抗菌药物的选择
①葡萄球菌败血症:因金葡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已达90%左右,故青霉素G对其疗效很差。而第一、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内酰胺酶的作用,对其敏感的菌株可达90%,故现常选用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噻肟,还可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首选万古霉素。
②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氯霉素、氨苄西林。现已普遍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此类菌有强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及肺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
二、如何预防败血病
1.加强防护
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粘膜的完整与清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败血症的发生。
2.控制传染源
对已发生的疖肿,不要挤压,也不要过早地切开,以免细菌扩散而形成败血症。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各种诊疗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要求。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防工作,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
3.合理使用抗菌药
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加观察,特别注意有无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4.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患败血症的高危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败血症征象或疑似病情时要积极检查果断处理。
三、败血病的临床症状
真菌败血症:
一般发生在严重原发疾病的病程后期,往往是患肝病,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恶性肿瘤的慢性患者或是严重烧伤,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的患者,他们多有较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或)抗肿瘤药物的历史,因此患本病的患者几乎全部都是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者,且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败血症大致相同,且多数伴有细菌感染,故其毒血症症状往往被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或原发病征所掩盖,不易早期明确诊断。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败血症少见,值得重视。
四、败血病对身体危害有哪些
败血症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其中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占69%,大多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68.5%)。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不发生该综合征,但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比例(40%)与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45.7%)相近;说明该综合征只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因素之一。
败血症常引起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体内缩血管物质(如某些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内皮素及腺苷等)反应性增加,由此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血流量减少是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非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细菌随血液迁徙至肾脏引起肾感染,在败血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活检发现,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有微小脓肿。
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近有人发现,败血症时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加重肾缺血和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