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太阳穴疼是怎么造成的,太阳穴疼该如何缓解,太阳穴疼有哪些食疗方法,太阳穴疼有哪些症状

2017-01-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范夜山

一、太阳穴疼是怎么造成的

  1、太阳穴疼痛的原因精神因素导致太阳穴疼痛:如着急、生气、紧张、焦虑或过度悲伤。

  2、气候的变化可能是太阳穴疼痛的原因: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

  3、饮食因素也可能导致太阳穴疼痛: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力、酒精饮料、冷饮等,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

  4、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也可是太阳穴疼痛的原因。

  5、另外睡眠少、头外伤、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的太阳穴疼痛的原因。

  而且在少数情况下,高热;过多睡眠;高原地区;过量维生素A;药物:硝酸甘油、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停用考的松;冷食;阅读和届光异常;刺激气味、香料、有机溶媒;荧光;变态反应等也可是太阳穴疼痛的原因。

二、太阳穴疼该如何缓解

  用对止痛药

  如果想迅速缓解急性发作的太阳穴疼,最有效的方法其实还是止痛片,但服用止痛片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能随意乱服,因为止痛片是最容易上瘾的药物之一。目前,已经有几种有效且副作用很小的止痛片在临床上使用,如果你的太阳穴疼并不是频繁性的,可以尝试在急性发作时吃少量这样的药片。

  头部穴位按摩

  这种方法通常只对紧张性太阳穴疼有用,能够分散头部的注意力,也能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太阳穴疼。基本上头部的保健穴位都可以按,比如太阳穴、风池穴、印堂穴等,还可以揉捏后颈部,放松一下颈肩部肌肉。

  中药预防太阳穴疼

  如果你的太阳穴疼频繁发作,而且确定不是由疾病引发的,就可以日常在家里吃一些预防太阳穴疼发作的中药,比较推荐的有“川芎素”、“养生清脑颗粒”、“正天丸”等等,但要注意,血压偏低的人不能吃“养生清脑颗粒”,因为它本身还有降压的功能。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一点对养生很重要,对预防太阳穴疼更加重要,如果你常常太阳穴疼,建议你从这一点开始做起,按时睡、按时起,会大大降低你太阳穴疼发作的概率,当然,如果哪一天你突然打破了规律,太阳穴疼基本上就逃不掉了。

三、太阳穴疼有哪些食疗方法

  一、山药枸杞炖猪脑

  原料:怀山药、枸杞各30克,猪脑1具,黄酒、精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脑撕去筋膜后浸泡在清水中待用。将怀山药、枸杞洗净后与猪脑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

  煮约两个小时后向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和精盐,再炖煮10分钟左右即成。

  用法:此方可每三天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滋养肝肾、益气养阴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悸、气短、乏力和面色苍白等症状的太阳穴疼患者使用。

  二、芹菜粥

  原料: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制用法:首先把芹菜洗干净后然后连根一起切成细小的碎末。待粳米洗干净之后将其放到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熬成粥,然后在米煮熟后加入切好的芹菜再煮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用法:此方可每天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烦易怒、面色赤红等症状的太阳穴疼患者使用。

  三、菊花粥

  原料:菊花15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粳米洗净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粥,米熟后加入菊花再煮5分钟左右即成。此方可每天吃一剂,最好在早饭时食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肝火、散风热的功效,尤其适合有心烦易怒、面色赤红等症状的太阳穴疼患者使用。

四、太阳穴疼有哪些症状

  1.早晨醒来懒得起床。

  2.走路抬不起腿。

  3.不想参加社交,不愿见陌生人。

  4.懒得讲话,说话声音细而短,自觉有气无力。

  5.坐下后不愿起来,时常呆想发愣。

  6.说话、写作业时常出错。

  7.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8.提不起精神来,过分地想用茶或者咖啡提神。

  9.口苦、无味、食欲差,感到饭菜没有滋味,厌油腻,总想在饭菜中加些刺激性调料。

  10.心理紧张,精神不振,心绪不宁,思维紊乱,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头晕头痛等。

  11.耳鸣、头昏、目眩、眼前冒金星、烦躁、易怒。

  12.眼睛疲劳,哈欠不断。  13.下肢沉重,休息时总想把脚架在桌上。

  14.入睡困难,想这想那,易醒多梦。

  15.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太阳穴疼并不能依靠食疗来改善,但的确有些食物被证明会诱发太阳穴疼,比如咖啡、甜食和烟草,当然喝酒过量是一定会造成太阳穴疼的,如果你是容易太阳穴疼的人,建议你在日常生活中就尽量远离这些食物,“惹不起”总“躲得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