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肾阳虚的中药方子_脾肾阳虚的症状
2017-01-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笑天
一、脾肾阳虚的致病原因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二、脾肾阳虚的临床症状
脾肾阳虚,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器官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三、治脾肾阳虚的中药方子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
真武汤
组成: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用量: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附子理中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主治: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四、脾肾阳虚饮食注意
1.宜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2.忌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