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流行性脑膜炎的护理,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因,流行性脑膜炎的诊断,流行性脑膜炎的检查

2017-02-1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齐代荷

一、流行性脑膜炎的护理

  1.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  做好本病的预测和预报工作,以防止疫情传播和扩大。对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在某一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时,可对该区及其周围地区人群作紧急菌苗预防注射。

  2.流脑菌苗免疫注射  A群多糖菌苗接种后保护率达90%左右,副作用极小,注射后2星期左右大多数受种者的体内即可测出杀菌抗体,且持续2年以上。剂量为30μg。最佳免疫方案是在预测流行到来之前,对易感人群进行一次普种,要求覆盖率达85%~90%以上,以后对6个月~2岁的婴幼儿每年基础免疫1针,共2针,间隔1年,可以降低低年龄组的发病率,提高人群的免疫反应性,起到延长流行间歇期的作用。国外已研制成C群单价、A C群和A C Y W135群(CPS)的多糖菌苗。A群与C群菌苗对4岁以上儿童具有90%左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作用的时间约3年。但是它对幼儿免疫效果较差,保护时间较短。可能由于该菌苗在该年龄组只能引起特异。IgM抗体反应而不能引起特异IgG抗体反应。至今国内外尚未获得满意的B群Nm疫苗,以外膜蛋白(0MP)为基础的B群Nm疫苗在古巴、智利、挪威和巴西等国进行了现场观察。所试的B群OMP疫苗对5~21岁人群有70%左右的免疫保护效果,对1~4岁儿童无明显的保护效果,对2岁以下的儿童无预防作用。我国也筛选获得了一种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现在已经将它与国产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偶联到一起,构建了一种ACPS-BOMPC的偶联物,初步试验证明了此偶联物既增强了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免疫原性,还具有B群NmOMPC的免疫原性,而且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比较好。

二、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因

  脑膜炎球菌为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其邻近,面扁平,有时四个相连。新鲜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本菌有外膜,厚约8nm。外膜与胞质膜之间为黏肽层,或称周质间隙,厚约6nm。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在脑脊液涂片时病菌在中性粒细胞内外均可见到。该菌专性需氧,对培养基要求较高,通常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作分离,在5%~10%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较好。

    最适宜温度为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18~24h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状圆形隆起。病菌能形成自溶酶,如不及时转种,可于数天内死亡。对寒冷及干燥亦极为敏感,在体外极易死亡,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接种。对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糖发酵反应是鉴定奈瑟菌属种别的重要方法。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和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乳糖发酵奈瑟菌等相鉴别。

三、流行性脑膜炎的诊断

  1.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2.流行性乙型脑炎  患者以儿童多见。但有严格季节性,在7~8月间流行。突起高热、惊厥、昏迷,无皮肤黏膜瘀点及口角疱疹。脑脊液澄清,白细胞数很少超过10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早期中性粒细胞可稍多于淋巴细胞,糖含量正常或稍高。血液补体结合试验有诊断价值,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亦可诊断。

  3.虚性脑膜炎  败血症、伤寒、肺炎、恶性疟、斑疹伤寒等严重全身性感染常因有高度毒血症而发生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一般正常。且以上各病均有其独特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和流脑相鉴别。

  4.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主要见于儿童,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季。短期内有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但无瘀点,脑脊液检查正常。冷盐水灌肠后排出液或肛拭检查可有黏液脓血,镜检有成堆或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确诊依靠粪便细菌培养。

  5.流行性出血热  在11~12月为流行高峰,但终年均有散发。患者以成人为主,病前1个月内可有疫区野外作业史。病初出血现象较轻,皮肤上有线条状出血点,主要见于腋下。有酒醉貌。结膜有充血水肿。周围血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尿常规有大量蛋白尿和红、白细胞。随着体温下降,患者病情加重,可进入休克期和少尿期,此时出血现象加重,肾功能明显受损。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亦阴性。确诊有赖于病人血液中的抗体检查。

四、流行性脑膜炎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左右,高者可达40×109/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认为由于腰椎穿刺后容易并发脑疝,故对流行期间诊断明确者,已趋向尽量不做腰椎穿刺。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或于短期内进入昏迷的患者,尤其疑为暴发脑膜脑炎型者,更需谨慎。对诊断尚不明确者,应于静脉推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再作腰椎穿刺,穿刺时不宜将针心全部拔出,而应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作检查之用即可。在腰椎穿刺时如压力明显增高,则于穿刺后重复甘露醇静脉推注。腰椎穿刺应在急诊时或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前施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作完腰椎穿刺后,患者应平卧6~8h,不要抬头起身,以免促使脑疝发生。当疾病初期,或为暴发休克型,脑脊液往往澄清,细胞数、蛋白质和糖量尚无变化时,压力往往增高,细胞分类时亦常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在典型的脑膜炎期,则压力常明显增高,外观呈混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常明显增高,绝大多数为中性粒细胞。蛋白质显著增高,而含糖量常低于2mmol/L,有时可完全不能测出,已接受葡萄糖静脉输液和糖尿病患者的脑脊液糖量可能较高,但此时如同时作血糖测定,则血糖常高出脑脊液糖量1.5倍以上。流脑经抗菌药物不规则治疗后,脑脊液改变可以不典型。此时脑脊液的外观清亮或微浑浊,白细胞数常在1000×106/L以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或以单核细胞为主,此类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者颇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