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与肌肉萎缩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与肌肉萎缩的特征及原因
2017-02-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时听露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所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长时期的反复外力损伤也会加重退变的程度。其次,人体的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变差,此时若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突然升高,肯那个会使髓核穿过已经不再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另外,遗传、腰骶先天异常等先天因素也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是由于姿势不当、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保守治疗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主,可以配合针灸、电疗、牵引等理疗,多能逐渐恢复正常;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椎间盘切除术或气化术等。
二、腰椎间盘的治疗方法
1.治疗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休息。卧床休息2天比长期卧床休息的效果更好。屈膝屈髋侧卧位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绝对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
2.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封闭治疗等。其中的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推拿等手法,这些疗法打着的旗号就是可以使得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其实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单靠推拿和按摩是不可能完全复位的,同时如果方向把握不好,突出的椎间盘是很难准确的复位的,所以这些疗法的特点就是见效比较快,但是也容易反复。
3.生活不能自理的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才选择手术疗法,不仅是因为手术的费用比较贵,还有就是手术对身体的伤害性比较大,特别是老年人,手术恢复也比较慢,所以说,病情不是太严重的话,最好还是选择保守治疗。
三、肌肉萎缩出现的症状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
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酒精中毒等。
二、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
常为神经原性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上肢于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表现明显,而下肢于胫前肌的萎缩表现较明显。两侧基本对称,常发生于瘫痪之前,为单一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型和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颈椎病所致的上肢远端的无力和肌萎缩。腓肠肌萎缩症表现为下肢大腿下1/3处为界的肌肉萎缩,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三、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
常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如颈肌的无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撑才能将头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缩构成翼状肩胛。骨盆带肌的萎缩无力形成特异的‘鸭步’步态。
四、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腰骶神经受压、腰骶神经根一旦受压或受刺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传导障碍,所支配肌肉的运动无力,神经营养状态不良,活力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所支配肌崩萎缩,此外还可以表现肢体不稳怕凉等症状。
2、废用性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由于坐骨神经疼,使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的多以健肢来负重,而患肢由于不敢负重,行走及其它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肌肉得不到锻炼、代谢减慢,自然就会萎缩。
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做好日常护理最重要,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较为合适,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是不断翻身。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最容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为宜。
患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