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感冒发热怎么办 应该如何治疗_发烧及其症状_感冒应该怎么预防

2017-02-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时听露

一、发烧及其症状

  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发烧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发热症状。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烧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及时吃退烧药了。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发烧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人,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烧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及时吃退烧药了。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感冒约有70%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一般在受到感染后1~3天便会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轻咳、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二、感冒应该怎么预防

  一:及时添减衣服

  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正常

  二:进行“冷”锻炼

  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血管,增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再一点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开窗,这样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可以让晚间寒冷空气进入房间,以增强人体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预防也很有好处。

  三:营养要均衡

  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充足与否,是机体免疫功能好坏的因素之一。免疫球蛋白缺乏,机体抵挡细菌或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营养价值较高,应注意摄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维生素C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多运动

  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同样重要,所以,平时要多运动,如跑步、做操等。早晚多在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五:提高免疫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反复生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的手段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才能彻底摆脱反复生病所带来的危害。

三、感冒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感染(70%):

  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10%):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全身酸痛等。

  过度疲劳(10%):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四、感冒应该如何治疗

  

  对症治疗:

  (1)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7-10天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即可。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对症吃药,减轻症状。

  (2)对症治疗:早期用抗感冒药、抗组胺囊药、解热镇痛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

  下面的情况需要注意,最好到医院就诊:

  (1)严重感冒:全身症状明显,伴有严重的咽痛,头痛,低热等,或是由于症状明显,导致无法进行日常工作生活时,需要到医院检查下,区分细菌或是病毒的感染。

  抗病毒治疗:可服用土霉素、麦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2)如果治疗一段时间(7天以内),病情仍不好转,需要警惕是否已转成慢性,立即停药。

  (3)本次感冒的症状与以往的不太相同。伴有其他症状。需与传染性疾病初发症状或特异性感染相鉴别。

  (4)伴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药物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

  (5)体弱的老人、3岁以下小儿婴幼儿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盲目给孩子用药,以免产生意外。如病程3天不愈或是症状比较严重,停药就诊。

  (6)怀孕或是准备怀孕的妇女,特别是孕期前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