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得痔疮怎么办_什么人容易得痔疮

2017-02-22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雪柳

一、哪些人容易得痔疮

  1、白领:白领们久坐不动,容易造成盆腔血流缓慢、痔静脉充盈。如果还喜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就更易引发痔疮。

  2、肥胖的成功人士:人取得成功后经常会不自觉地减少活动了,再加上成功人士应酬多,经常熬夜、抽烟、喝酒,饭局上也很难讲究饮食结构,容易引起痔疮。

  3、司机:与白领丽人相似,司机也是久坐不动的职业,容易导致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血流受阻,直肠静脉曲张,导致血液淤积从而引发痔疮。

  4、妊娠妇女:怀孕期间盆腔内动脉血流量增多,胎儿不断发育导致子宫日益增大,会进一步压迫盆腔,使痔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受阻;而且孕妇经常排便费力或便秘,很可能诱发或加重痔疮。

  5、便秘患者:便秘患者本身就排便不畅,难免会增加肛门的压力,过分牵拉肛门周围肌肉,致使血液供应不顺畅,容易引起痔疮。

  6、老年人: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衰退,肠胃蠕动缓慢,易引发便秘,长此以往容易引起痔疮。

二、得了痔疮有哪些症状

  直肠坠痛

  这种情况一般是外痔主要的表现,如果患者是内痔,而且没有炎症的,那基本上不糊产生疼痛之感,果内痔被感染、嵌顿、出现绞窄性坏死,这样会导致剧烈的坠痛。轻者有胀满下坠感,重者则会出现重坠痛苦。

  大便疼痛

  痔疮的症状表现中,除了便血,还会有便后疼痛,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大便时有肛周疼痛现象。因为肛周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敏锐,受到刺激后很容易发生疼痛。一般表现为轻微疼痛、刺痛、灼痛、胀痛等。

  大便出血

  痔疮的便血,一般是无痛性、间歇性,大多数的情况是在便后有鲜红色的血,是很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常诉说大便后鲜血从肛门一滴一滴地往下流或便纸上都是鲜血。出血一般发生在便前或者便后,有单纯的便血,也会与大便混合而下。血色鲜红,其出血时呈喷射状、点滴状、擦拭带血等。

  肿物脱出

  如果肿物脱出,那基本上已经是中晚期了,而且是内痔中晚期较为常见的症状。原因是随着内痔痔核的不断增大,使粘膜及粘膜下层与肛层分离,排便时,内痔结节可下降到齿状线以下,游离于肛管之外,经肛门脱出。轻者只有在排便时才会脱出肛外,重者在咳嗽、压腹、用力下蹲时即可脱出。

三、孕妇的得了痔疮怎么办

  1、 保持大便的畅通,不要忍大便,防止便秘和腹泻,多吃蔬菜、多喝水。建议要用饮食来控制。可以菠菜、黄花菜、木耳、苹果、桃、梨、香蕉、蜂蜜、芝麻、核桃仁等。

  2、 不要饮酒、少吃辣的食物、胡椒、芥末、葱蒜等。

  3、 手纸要用柔软的材质。不要久久蹲在厕所里面,不能边大便边看杂志等。

  4、 在痔疮发炎、疼痛的情况下建议用热毛巾敷。痔核脱出要及时托回。

  5、 在排便后,可以用温水清洗局部痔疮处,用热毛巾按压肛门,顺时钟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次。也可以每天进行肛门收缩运动,早晚各一次,各30次。

  6、 坚持用温水坐浴,并且为加快血液循环,按摩肛周围3~4分钟。千万不能用酒精清洁,可以加一点点盐,用淡盐水进行消毒。

  7、 不要以为不是口服的药物就没有什么危害,痔疮膏等里面有麝香(甄嬛传里面有提到的一种香料)会造成流产的。如果要用也要在医生的嘱咐下买没有副作用的药物。

  8、 孕妇应该适当的运动,不应该长时间的坐着,也不能长时间的站,如果在上班的孕妇,可以在有空的时候或者中午休息时间散散步等。

四、痔疮和患者必备饮食知识

  1、宜常取食易于消化、质地较软的食物。

  2、力求大便通畅,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或消失,排便通畅,减轻痔疮的瘀血扩张,有类似括约肌切开和肛门扩张的效果。

  3、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

  4、宜选用质地偏凉的食物,以免加重仙热而导致便血。

  5、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不但对肝脏有损害,而且也可促进痔疮的形成,痔疮患者应戒酒,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油腻、煎炸熏烤及热性的食物。

  痔疮病人应选择的食物

  五谷、蔬菜类:竹笋、甜菜、卷心菜、胡萝卜、绿豆、韭菜、芹菜、茭白、豌豆苗、马铃薯,未经加工的谷类,粗粮、麦麸面包、黑绿叶蔬菜、油菜、荷兰豆、莴苣。

  水果类:苹果、巴西果、橘子、猕猴桃、葡萄、西瓜、香蕉、草莓。

  肉类:猪、牛、羊的瘦肉,里脊肉,鱼肉,鸡、鸭、鹅肉。

  对痔疮有预防作用的食物

  紫菜、红小豆、仙人掌、芝麻、槐花、黑芝麻、胡桃肉、竹笋、蜂蜜等。

  治不愈、长期出血、体虚者应适当补充的食物

  宜适当补充滋补性食品,如桂圆、红枣、莲子、百合、牛奶、芝麻、蜂蜜、核桃等。

  此外,小编还建议患者朋友们少坐,多做臀部运动。最后祝愿大家:饮食健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