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宝宝站不住是怎么回事,成长过程需要注意什么呢_宝宝学站立走路有哪些需要注意
2017-03-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雪柳
一、宝宝学站立走路有哪些需要注意
尽量不穿袜子或鞋子。在宝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如果当时的气候允许的话,那么尽量不要给宝宝穿上袜子或者是鞋子哦,这样会限制宝宝足部肌肉的发育,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平衡性。如果实在担心宝宝因为脚冷而受凉的话,那就可以给宝宝选穿一双比较宽松且防滑的布袜。
学步前想办法先排尿。在每次训练宝宝走步的时候,妈妈们都要先想办法让宝宝可以排完尿,然后把宝宝的纸尿布撤掉,这样可以减轻宝宝下半身的负担,并且可以轻松的练习走路。
走步时间不宜太过久。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父母要非常的注意宝宝走路每天练习走路的时间,一定不能时间太长,否则会让宝宝感觉到疲劳不看,甚至严重的话,还会损伤宝宝的肌肉。所以小编建议,一般情况下每天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选择平稳不滑的地面。训练宝宝走步的环境,父母要选择地面要平稳,不滑,及时是摔倒了也不会受伤的地方。特别是要注意避开家里有棱角,有危险性的东西,防止宝宝磕着。
仔细观察学步的姿势。要注意观察宝宝学走路的姿势,有一些宝宝学走路的时候,会出现垫脚尖走路的行为。当父母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通过宝宝垫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定宝宝是否是异常的行为。比如宝宝只是有时候会这样,而大部分都很正常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太过的担心了,相反的是就要及时就医诊治了。
不要强迫吃任何东西。宝宝在练习走路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强迫着宝宝吃东西,就算是喝水也不行,否者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宝宝发生呛咳导致窒息。
二、宝宝快一岁还不站立的原因
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当这一天到来时,与宝宝的智能、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孩子们不会“故意”晚学会走路,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因此,首先提醒的是,不必过于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
有的小孩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但是有的小孩1岁半了还在到处爬,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各有差异,基本上在17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可以做的,第一,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第二,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准备。
孩子如果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又或者他走路的时间已经远远落在其他同龄孩子后面,那就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了
三、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该注意的要点
1,0-3个月
1: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的甘泉,特别是3个月内的宝宝更加依赖母乳的滋养。虽然母乳看上去稀稀的,可尝着是甜甜的,这是因为它含有较少的蛋白质和较高的糖分(碳水化合物)。
有的妈咪总以为自己的乳汁看上去像水一样,没有营养。看着嗷嗷待哺的宝宝,很多妈咪总担心他们没有吃饱,迫不及待给他们换配方奶。其实,母乳绝对是宝宝最迷恋的美味,任何乳品都无可替代。
2:配方奶粉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在几大婴儿奶粉厂商的合力推广下,母乳化配方奶粉的喂养概念可谓深入人心。很多妈咪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完成用母乳喂养宝宝的自然使命,需要依赖奶粉喂养。
3:鱼肝油
0-3个月的宝宝需要添加鱼肝油,这往往先于钙剂的需要,所以,如果去医院复查别忘记让医生为宝宝开好鱼肝油,并一定询问好合适的用量。通常,伊可新胶丸每天服用1粒,1岁以下的配方含维生素D为500微克,1岁以上的配方含维生素D为700微克。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D,能促进宝宝对钙质的吸收利用,保障骨骼、神经发育,每天大约需要400微克的维生素D。但过量服用维生素A、D,也很容易蓄积在身体里,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在补充鱼肝油时要严格遵守剂量。
4:果蔬汁
果蔬汁是妈咪应该为0-3个月的宝宝做的“饭”,像青菜水、橘子汁(按照50%稀释)、番茄汁、西瓜汁、胡萝卜水,甚至山楂水,宝宝都可以开始尝试了。它能带来天然的维生素,对于0-3个月的宝宝来说,母乳中的维生素C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5:水
满月之前,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如果发生发热、出汗多、便秘或母亲奶水不足、人工喂养不足等情况,才需要适当喂些温水,但尽量不要加糖。
1个月以上的宝宝,每天可以定时喂水,或是用果菜水的形式给他们补水。
2.4-8个月
1:米粉
4个月以上的宝宝能消化淀粉类食物了,加之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需要添加米粉。好在现在的米粉强化了多种微量营养素,使营养功效更加突出。
至于米粉的用量,要结合宝宝的胃口及生长发育的情况,一般每天1-2次,每次按1-2勺添加到奶品中,作为补充。
2:吃蛋黄
蛋黄是4个月以上的宝宝首选的蛋白质类辅食,它的致敏性低,比蛋清或其他蛋白质类食品更加安全。同时,蛋黄中含有铁、卵磷脂、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很好,也很容易咀嚼、消化。首次添加蛋黄时不妨谨慎一些,从1/8到1/4个开始耐心尝试,确定宝宝没有呕吐、腹泻、湿疹等过敏的表现再逐渐加量。
3:泥糊糊
泥糊状的食物能帮助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土豆泥、红薯泥、胡萝卜粥、面包粥、饼干糊,以及各种添加少量低纤维蔬菜的粥汤,都是这个阶段应让宝宝尝试的食物。
如果贪图方便快捷,不妨到超市的婴儿食品柜台上看看,那里有许多婴儿辅食产品,可为忙碌的妈咪排忧解难。
4:长牙期的补钙餐
在这几个月中,大多数宝宝开始出牙了。这一方面是对孕期和初生阶段哺育成果的检验,一方面是在提示妈咪关注一件事,即开始为宝宝补钙。一般每天补充100-200毫克元素钙,就能满足宝宝的需要。为宝宝选择钙剂时,关于品种和用量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各种钙剂的化学成分不一,剂量从几十毫克到数百毫克不等,标注方法也不很统一,非专业人士识别不易。为了锻炼咀嚼能力,促进乳牙萌出,可给宝宝准备一些烤制的馒头片、饼干等稍硬的点心。
5:吃肉类
4个月以上的宝宝开始显露出“杂食小动物”的本性,他们会喜欢迷人的肉香。因此,如果在食谱中逐步引入鸡肉、鱼肉、鸡肝、虾肉、猪肉等动物性食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鱼泥、鸡肉泥的纤维细,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鱼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铁和钙,海鱼中的碘含量也很高。适时添加肉类,不论从营养上还是口味上都能带给宝宝全新的感觉。
3.9-12个月
1:上饭桌
9个月后是宝宝建立进餐规律的阶段,他们开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他们正式进入离乳期,规律的进食将会慢慢替代乳品的营养地位。经过几个月的辅食添加训练,他们可耐受的食物范围扩大了,常见的食物已不在话下。虽然宝宝在餐桌上仍是个“小麻烦”,但这是让他们领会正常进食规律的一个重要过渡。
2:吃肉菜饭
减少喂奶的次数,让宝宝随餐进食营养更加丰富多样辅食。宝宝的一日饮食不妨这样来安排,早晚母乳各一次,早餐给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烂面条,下午加些苹果泥和小饼干,晚上做鸡蛋黄鱼羹和碎菜烂饭,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3:每天喝奶
如果辅食添加正常,9-12个月大的宝宝每天应保持饮奶300-500毫升,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自然角度来看,虽提倡应坚持哺乳到宝宝满1岁半,但母乳喂哺到这个阶段已远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了。
4:口味稍淡
许多宝宝长到1岁了还不识五味,因为他们的妈咪担心宝宝的心脏、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不敢让宝宝品尝咸、酸、甜、油的食物,当然,未额外添加盐、糖、醋、油等调味品,营养也不会缺乏,添加少许盐、糖、油也不意味着宝宝长大后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实际上,适当的味觉刺激能够调动宝宝的食欲,甚至可让他们更快乐、更聪明。妈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为标准,感到稍稍淡些,宝宝就可以耐受了。
四、过早学站立不利于宝宝的发育
小雷:“小博士,是不是宝宝越早站立越好?”
小博士:“婴儿从仰天躺着到能站立起来是一个飞跃。常常会看到一些父母经常抱着3~4个月的婴儿‘学坐’甚至‘学站’。其实过早地坐和站立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小雷:“为什么呢?”
小博士:“因为宝宝骨骼中所含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相对较少,所以硬度小、弹性大,容易变形。婴儿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盘比较厚,而外面的韧带较松,所以长时间勉强坐起和站立很容易导致小婴儿脊椎变形。过早地学走不但容易使婴儿的下肢发生弯曲畸形,而且被父母牵拉的小手的肘关节也很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小雷:“是吗?原来如此。有些父母认为提早锻炼宝宝坐、站、走,可以防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这种观点对不对?”
小博士:“实际上恰恰相反,患佝偻病的宝宝因骨质疏松,一旦过度负重极容易引起骨骼弯曲畸形。所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宝宝更不能勉强多坐或多站。”
小雷:“那宝宝什么时候适合学习站立呢?”
小博士:“一般来说,宝宝的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到了6~7个月时自然会坐,12个月时就能扶着走,长到18个月左右宝宝就能独立行走。因此,专家们认为不宜超前引导宝宝动作发育,请父母们别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