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艾灸方法 艾条灸 隔物灸

2017-03-0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勾初柔

一、艾条灸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一般叫药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二、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三、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四、艾灸时要注意什么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较大情绪波动后,不宜马上艾灸。

  2、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艾灸无论对于养生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要持之以桓。

  3、艾灸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艾灸初期可能出现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4、艾灸过程中应注意室内通风情况,避免着凉。

  5、艾灸前后都要喝一杯温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6、温和灸时,艾灸条燃后的烟灰温度也很高,注意不要接触皮肤或衣物。

  7、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掌握施灸的时间。有些病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眼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量、小剂量,以后再加大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小一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防止晕灸。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现象,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止,并躺下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1、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大人或儿童,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确保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疗效。

  12、艾灸后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食用油腻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