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的特色与内容
2017-03-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韩从梦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征与基本内容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征
中医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特点如下:
1、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二)中医养生之道的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
二、中医养生之艾灸的功效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艾灸养生的功效
1、温经散热: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闭经、胃脘痛、寒疝腹痛、腹泻、痢疾。
2、扶阳固脱: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阴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等。
3、消肿散结: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乳痈初起。
4、防病保健: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有助于长寿。
5、引热外行:对一些热病如带状疱疹、丹毒等可以达到”引郁热之气外发”的效果。
(二)中医艾灸养生的注意点
那么针灸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用针灸来养生,但是要注意针灸养生七大事项要注意。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三、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1、中医春季养生之道
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忌食动物的内脏。
2、中医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
在起居时间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睡卧时,头不要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眼目。切勿露卧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夜间切忌直卧窗下,开窗引风或空调温度过低,阻碍身体阳气通达和宣泄。
3、中医秋季养生之道
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评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时节。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消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
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象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
4、中医冬季养生之道
冬季天寒水冰,大*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此季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可少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得到补充和储藏,以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和能量。
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
四、中医饮食养生之道的5个平衡
1、平衡饮食结构。
《素问》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明五谷即粳米、小豆、大豆、麦、黄黍是主食,五果即桃、李、杏、栗、早等水果类可以辅助食物来营养五脏,五畜牛、羊、猪、鸡、犬类之肉能补益脏腑精气,五菜即葵、藿、韭、薤、葱等蔬菜可补充五谷杂粮、水果等不足。而中国现代对于平衡饮食的结构的金字塔也是强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为主,肉蛋奶则是补益的,食用油等高脂肪则是作为调料辅助搭配。说明中医食疗的基础理论还是有巨大现实作用的。中医通过比类取象的方法观察研究认为:五谷为庄稼的种子,是庄稼为了繁衍的载体,一定蕴藏了庄稼一身的精华和营养,对于人的生殖之精和肾精有补益作用。反观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五谷杂粮已经不是主食,而大量蔬菜和肉食却成了主食,每天大鱼大肉,火锅串串麻辣烧烤油炸,样样伤身。
2、五行生克四性五味上的平衡。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几乎贯穿于中医养生、治疗、康复的始终。五行木、火、土、金、水,四性温、热、寒、凉,五味辛、苦、甘、酸、咸和五脏心、肝、脾、肺、肾,他们之间都有相互对应关系,且通过五行生克关系表现。例如干枣,性温,味甘,有温经补血之功效,如果再加上性温味甘有着补中缓肝、和中散寒、活血祛淤的功效的红糖用水煎,对缓解脘腹冷痛、痛经都有很好的疗效。这对于女性朋友是一道食疗佳肴。饮食分五味,例如对于本身有皮肤病或者过敏者,在饮食中就得少食味辛之物,像葱、姜、蒜、韭菜等。对于湿热体质和特禀性体质还得注意螃蟹、虾子等水产品特别是海鲜之类的发物。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身体处于疾病状态,虽然症状不是很明显,但在平衡饮食方面更加需要注意。这些人群大多为慢性病患者你,如乙肝患者、胃窦炎胃溃疡和肠炎肠溃疡患者、慢性顽固性皮肤病患者、各种妇科顽疾筋骨顽疾等,在饮食过程中应更加注意五脏五味四性的原理。
3、四季、昼夜、地理和气候的平衡。
人生于自然,必然不能摆脱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养生食疗也应注意四季之分,遵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理,应四季之气而养生。如秋天主收敛,应收敛神气,使志安宁,使秋气平和,不能长期做剧烈运动,应注意固精元为冬天做准备。而冬季则应食适量的羊肉、韭菜等温性热性事物。不光四季,昼夜也有分别。因为昼为阳,夜为阴,在饮食方面,白昼可以适当有凉性或寒性的东西,而夜晚则应食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且不可大量饮水之类的。因为夜晚肾对水的运化能力有限。特别注意就是夏季的中午不可喝冷饮,不然易中暑。因为夏季中午特别在户外,人的腹部是冷的,那是作为人的空调系统的肾在主动调节身体冷热平衡。突然地冷饮不但影响散热导致中暑,还能对心脏造成压力,因为胃和心脏的空间距离很近,也就很危险。
另外,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平衡饮食过程中也应注意。《素问异法方宜论》根据对我国东方、西方、北方、南方即中原的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地理气候环境的不同而开出不同的诊疗方式,这独到的见解同样适用于食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在平衡饮食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从小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而定,不能像现在这样,沿海的海鲜食品遍布全国,人人都学着吃,只为一时快乐,不顾身体自己能否适应。
4、不同群体的人的平衡饮食。
平衡饮食,食疗保健,应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生命体,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符合统计学的结果。所以在治病、养生时,应该注意个体的特殊性。儿童的饮食平衡要求要尽最大努力去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对饮食需求就倾向于那些补肾、益智、健脑、强骨的食物;青少年就倾向于广纳食源,将饮食与运动锻炼结合,帮助身体发育健壮。而老年人则不同,应以清淡饮食为主,益微补慢补,在量上减少,在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比如减少动物油的食用和肉蛋奶的食用,多食用兴味平和的食品。病患者和孕妇则应特别注意平衡饮食,应严格针对体质和身体需求而定,不能盲目。
5、酸碱的平衡。
这一点严格说来是现代生物化学的成果,但对于中医平衡饮食还是有很大借鉴作用。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酸性微环境是细菌、病毒和癌细胞的天堂。酸碱过度都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酸性食物如面包、牛肉、白米、鸡肉、乳酪、白酒、海鲜、蔗糖、啤酒、酸性饮料(啤酒肚的真正原因)等。碱性食物如黄瓜、香蕉、萝卜、苹果、海带、土豆、白菜、黑木耳、豆腐、豆浆等。在选择饮食方面,注意酸碱搭配,不能单一,均衡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