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针灸能治疗面部色斑吗_ 针灸选择什么姿势

2017-04-1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凡霜

一、针灸可以治疗面部色斑吗

  针灸美容的手段很多,针刺、埋线、走罐、贴耳穴等都属于针灸的范畴,针对患者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比如治疗黄褐斑、雀斑、色素痣时,可以通过针刺治疗。而祛皱和瘦脸时,采用较多的是埋线和走罐的方法,面部嫩肤也可以采用走罐的方法。在治疗不同的病症时,多种手法配合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针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到底是什么原理?一言以蔽之,针灸美容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来达到美容的目的。按照西医的理论,是促进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调节内分泌。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针灸祛黄褐斑和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胃部有热,肝经伴有淤热,不能得到宣泄淤积于内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采取排毒、泄热的方式。而黄褐斑是由于情致淤滞、舒泄不通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须采取舒肝解淤的方法。其他如祛眼袋、祛色素痣、祛皱等,也须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二、针灸到底痛不痛

  针灸到底痛不痛?“一般的针灸治疗并不会让人疼痛。”除了刺破皮肤表皮的一瞬间的疼痛外,其实针灸的“痛”只是一种针感,即酸、麻、胀、重的感觉,这是一种“得气”的表现,通俗上理解即针灸开始在身体发挥作用。

  现在大多数针灸用的都是毫针,也就是最细的一种针灸用针,这种针灸,如果手法熟练,大多患者都不会感到很痛。如果用的是普通的毫针,在扎针时,最多感到蚂蚁咬一样的微痛感,接下来,在医生捻针的过程中,还会感受到扎针部位有酸胀感,对于一些穴位,甚至会感觉到从扎针部位到身体某处的神经都有麻麻的感觉,那说明针灸在起作用了。“针灸的神奇就在于,好的针灸医生扎针不仅不痛,还可以通过扎针治疗各种疼痛。比如颈椎痛、头痛,在足部、手部都有相应的穴位,只要扎准了,立刻止痛。”

  不过,有一些人是天生的会感觉针灸有疼痛。有的人入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有可能属于经络敏感体质。此类人对针的耐受力较低,反应性强,还未入针前已有心理恐惧,精神过于紧张导致肌肉紧实,入针时感觉痛感强。建议患者放松心情,进行深呼吸,别把注意力集中在针刺。此外,对针刺敏感的人还可以在其手上的穴位先进行试针,以让他们体验并消除恐惧,这样可以减少针感的强烈感。

  飞针、耳针、火针、脐针、腹针。针灸的医师们就好像武林高手,不同的派别使用的招数和*的种类各不相同。吴建文谈到,针灸痛感的强度与针型、入针的手法、定位的准确,选取的部位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实不管针灸疼不疼,如果您有必要去做针灸的话建议您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中医,他们不但可以准确的找到需要针灸的穴位,而且在针灸的同时也会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不要要过大的心里负担,这样也就不会感觉到针灸的疼痛感了!

三、针灸的作用都有哪些

  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针灸的作用,可见针灸是可以对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当然,针灸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只需简单的扎上几针就可以了,这其中涉及的有很多,单是穴位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因此在选择针灸治疗时应让有资质的中医师进行。

四、针灸选择什么姿势

  针灸师在做针灸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这样才能保证针灸的功效,和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②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③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④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⑤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⑥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在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腧穴则应根据腧穴的具体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部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处方所取腧穴的位置,尽可能用一种体位而能针刺处方所列腧穴时,就不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位。如因治疗需要和某些腧穴定位的特点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或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