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间质肺炎是什么病 间质性肺炎会遗传吗

2017-04-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夏菡

一、间质肺炎是什么病

  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在您不经意间,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就慢慢的潜入了您的身体,就像“间质性肺炎”一样,偷偷地在您的身体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然结的是恶果,在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您发现不了。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间质性肺炎吧!

  间质性肺炎(简称ILD) 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间质性肺炎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

  间质性肺炎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也能引起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后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由于无破坏性病变故能完全恢复。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程长短,肺功能检查和肺活检等,即可确诊。

二、间质性肺炎会遗传吗

  间质性肺炎是一慢性疾病,目前对于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还不清楚,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患者非常担心把疾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那么间质性肺炎遗传吗?

  间质性肺炎具有遗传的可能,但是大多数是不会遗传的。因为间质性肺炎的病因主要为吸烟、环境因素影响、同时,病毒也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有关。吸烟的人更容易患上间质性肺炎。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危险性亦增大;环境因素主要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存在大量粉尘会增加患间质性肺炎的几率,其次,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对疾病有影响,近年来雾霾天气对于肺就存在极大的伤害,因此,在空气质量差的天气最好减少外出 ,保护好我们的肺健康。

  除此之外,有的病毒也与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有关,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EB 病毒、麻疹病毒等,支原体和军团菌感染也与IPF 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三、间质肺炎可以治愈吗

  间质性肺炎以前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绝症的病,但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治疗间质性肺炎简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

  间质性肺炎,又叫间质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疾病等,作为病名,只有十多年的历史,顾名思义它是肺间质的病变。间质性肺炎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约有百余种,已知一小部分病因已明,如尘肺、药物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等;但有相当一部分病因不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等。间质性肺炎虽然称为“肺炎”,但主要不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而成;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

  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10万,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见于各年龄组,而作出诊断常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5~2∶1。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 这种病用抗生素大多无效,西医目前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常表现为进行性发展,最终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施治有比较好的疗效。我们通过对诊治病人的总结和分析,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肾两虚,瘀、痰、热等病邪交结,采用补益肺肾、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化痰清热等方法治疗,可以减慢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如减轻气促、改善肺功能和提高血氧分压等,使患者能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可以防止因感染而致病情恶化。必要时与激素合用可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增强疗效。

  间质性肺炎必须先明确诊断,然后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长期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

四、间质肺炎需要注意什么呢

  1、要保证有足够的休息,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预防各种感染。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剧烈,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后加重病情。

  2、要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房间要安静,保持清洁卫生,空气要清新、湿润、流通,避免烟雾、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带有浓烈气味的刺激因素,也要避免吸入过冷、过干、过湿的空气。

  3、饮食方面,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避免食用辛、酸、麻、辣、油炸的食物及蛋、鱼、虾等易诱发哮喘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总的说来饮食特点应是:饮食必须做到多样化,合理搭配、富有营养、比例适宜,并且宜于消化吸收。

  4、精神上应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这就要求你要有一个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说要保持精神愉快,就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享受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5、远离外源性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