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预防艾滋病的几个方法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2017-05-2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夏菡
一、盘点正确预防艾滋病的几个方法
1、洁身自爱,,不涉足*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应禁止HIV抗体阳性者献血及提供其它体液。应告诉患艾滋病的妇女,不要口对口给婴儿喂食;月经期应特别处理好经血,不得使之污染他物;性生活时要采用避孕套,以防感染他人。同时,尽量说服病人不要怀孕,因为怀孕期可以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后代。病人的性伴侣、配偶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对抗体阳性者家庭的其它成员,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查。
二、防治艾滋病四大措施介绍
1、普及预防艾滋病常识
利用各种媒体方式,展经常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先后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宣传进社区、进工地、进农村、进学校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预防艾滋病常识,让大家有意识的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2、实施艾滋病高危干预活动
因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到*服务场所,开展面对面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临邑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深入城区的洗浴中心、KTV、足疗养生等重点*场所,通过面对面宣讲等方式,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
3、不断完善艾滋疫情监测
截至目前,临邑县共设立3家艾滋病筛查室验室、3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基本形成了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的艾滋病检测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受求询者500余人次,咨询并检测者500余人次。
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的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的可及性基本满足了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时发现感染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积极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对于已感染艾滋病的病人,临邑县卫生防疫站及时进行随访,对需要的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积极耐心解说、长期跟踪劝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将他们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目前对管理的感染者及病人,临邑县卫生防疫站做到了100%的随访,病人都进行了抗病毒治疗。
以上四大举措有效防治艾滋病。
三、从源头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那么,患有艾滋病又有哪些症状呢?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
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
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所以,艾滋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
四、艾滋病是怎么起源的
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见曾毅:爱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