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2017-05-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郝紫青
一、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依据
病史
头颈部外伤史,即使是轻微的颈部扭伤。起病急,发病前无症状,起病后出现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
颈椎X线片 可观察到:(1)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2)年轻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椎间隙可无明显异常,但年龄较大者,受累椎间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3)椎前软组织阴影在急性过伸性损伤所致的椎间盘突出中可见增宽;(4)颈椎动力摄片上有时可显示受累节段失稳。
CT扫描 虽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往往无法依靠常规CT扫描确诊。CTM(脊髓造影 CT扫描)则可较清晰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受椎间盘压迫的影像,近年来有些学者主张采用此法来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认为其在诊断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明显大于MRI。
磁共振成像(MRI) 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部位、类型及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程度,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远远大于CT和CTM。在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显示清晰影像:(1)中央型:椎间盘从受累椎间隙水平呈团块状突出,压迫颈脊髓前方中央部位,受压脊髓局部可呈弯曲、变扁或凹陷状向后方移位,并有信号异常的表现,其中以信号增强为主,有时可见脊髓内空洞影像;(2)旁中央型:椎间盘呈块状或碎片状向后外侧突出,压迫颈脊髓侧方和一侧神经根,颈脊髓前外侧受压变形,向后方或健侧移位,局部信号增强,神经根向后外侧移位或影像消失。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往往需要结合CTM进行诊断。
肌电图
用于确定神经根损害,对神经根的定位有一定意义。肌电图正常表示神经根功能尚可,预后良好。
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颈椎牵引 原无退变的椎间盘突出,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牵引方法:采取坐位或卧位,用枕颌带(Glisson带)牵引,重量2.0~3.0kg,一般认为持续牵引比间断牵引效果好,2周为一疗程。牵引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加重病情可能,应慎用。
颈部围邻制动 主要作用是限制颈部活动和增强颈部的支撑作用,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一般可采用简易围颈保护,对严重病例伴有明显颈椎失稳者可采用石膏围颈固定。对牵引后症状缓解者制动有利于病情恢复。
推拿、按摩 虽有不少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推拿,特别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在推拿瞬间发生截瘫,因此采用时应谨慎。
理疗 对轻型病例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蜡疗和醋离子透入疗法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 对症处理,对疼痛剧烈者可采用镇静镇痛药物。
手术疗法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颈前路减压术 适用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环锯减压摘除损伤的椎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较好。对原有退变者应同时去除增生的骨赘,以免残留可能的致压物。
颈后路减压术 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者。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切除术,通过减压孔摘除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若伴有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则可采用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间盘显微切除术 有后侧和前侧两种入路,在治疗颈椎软椎间盘突出中,其入路选择仍有较大争议。Aldrich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单根神经根受损的外侧型髓核脱出,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小关节突切除的范围依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的关系而定。该法的优点是:(1)操作简便:(2)切口小、创伤小;(3)并发症少,危险性小。但此术仅适用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而对于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由于减压范围有限,手术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
颈椎间盘溶核术 由法国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并首先作了研究。适用于需要手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年轻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数周无效则可选用此法。虽有不少学者报道该法疗效不亚于外科手术治疗,但诸多因素限制其广泛应用:(1)该法采用颈前路穿刺途径,而颈前方解剖结构密集,如血管神经束、气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危险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损伤脊髓的潜在危险性。
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1.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由该处通过的颈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压迫症状。
症状 (1)颈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2)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3)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体征 (1)颈部处于僵直位;(2)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下颈椎棘突间及肩胛内侧可有压痛;(3)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和Spuring试验阳性;(4)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支配肌肉可有萎缩及肌力减退现象。
2.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双侧的前面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症状。
症状 (1)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2)病情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3)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和排便困难。
体征 (1)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2)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节段不同感觉异常平面的高低而异;(3)四肢肌张力增高;(4)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征阳性。
3.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除有侧方型症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此型常因剧烈的根性疼痛掩盖了脊髓压迫症,而一旦表现脊髓压迫时,病情多较严重。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大阶段护理方法
1、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1)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多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3)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护士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5)疼痛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每次活动时,腰部—定要使用腰部保护用具,并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还要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6)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保护功能。功能锻炼包括五点式和三点式。五点式的方法是: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足跟三点作为支撑的三点式锻炼方法。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
(7)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1)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2)骶管注射后需平卧4小时,防止出现头痛头晕等并发症。(3)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止痛药应遵医嘱,防止产生药物依赖。(4)理疗频率宜适中,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太高会使疼痛加重。
2、缓解期的护理措施
(1)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羊肉、大枣等。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
(4)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疾病百科|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温馨提示:
做体育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使颈部过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