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皮肤过敏体质怎么办呢 皮肤过敏体质有哪些处理方法

2017-05-11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张盼山

一、皮肤过敏体质应该怎么办

  1、冷水洗脸:经常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而如果在冬天感觉很冷的话,可以用温水洗脸。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在洗脸的同时最好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洗面奶,那样对皮肤的刺激少一点,也能够很好的保护皮肤。需要注意的是,洗澡和洗脸分开。洗澡水过烫,根本不适宜用来洗脸,其他皮肤一样,更别说敏感性肌肤了。所以一定要分开来洗。

  2、防寒、防晒:对寒风和紫外线过敏的皮肤,外出应保护好皮肤。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风侵袭。夏天应撑伞或戴遮阳帽,面部皮肤涂防晒霜,防止日光曝晒,加重皮肤过敏程度。

  3、天然护肤:使用中草药制成的护肤品或者自制的果蔬类面膜。不宜使用含有化学试剂或动物蛋白的营养护肤品及面膜,因皮肤对其易发生过敏。可以参考敏感肌肤用什么护肤品好,进行选购。

  4、饮食禁忌:吃的方面一样要多加注意。烧烤一定不能吃,再好吃都不要吃,对敏感肌肤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使肌肤严重缺水。煎炸的要少吃,当然最好也是不要吃,不管是主食还是零食。辛辣的也要少碰为妙。同时也要少饮酒。

  5、护肤品更换:使用新的护肤品时,先在前臂内侧或耳后涂少许,观察48 小时后,如果局部出现红肿、水疱、发痒等,说明皮肤对该护肤品过敏,绝对不能使用。反之局部无任何反应就可以使用,平时最好不宜多化妆和轻易更换化妆品。

  6、忌蒸桑拿:敏感性肌肤要绝对禁止蒸桑拿。不管是干蒸还是湿蒸。不只是成年人皮肤过敏,小孩皮肤过敏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治疗皮肤过敏小窍门,帮助解决皮肤过敏问题。

二、皮肤过敏体质有哪些处理方法

  1.冰镇能舒缓过敏

  带来的麻烦,只需一张纸膜沾湿清水后,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再把纸膜打开覆盖在脸上。脸上因为过敏而痒痒的感觉也会瞬间消失。有些人喜欢用热水烫的感觉,这样可以在感觉上比较舒服,瞬间不会再痒。

  2.豆腐菊花羹

  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制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约200毫升,加入豆腐,调味品同煮沸,用适量水淀粉勾芡、搅匀即成。功用:清热解毒,用于湿疹、皮肤瘙痒及湿疹的恢复。

  3.补充维生素

  皮肤过敏了怎么办?维生素C是强抗氧化剂,也是重要的肥大细胞稳定剂。肥大细胞容易引起眼部刺激、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过敏症。

  4.饮用荨麻叶茶

  荨麻有刺激性,但是饮用荨麻叶茶绝对安全。饮用之前,将荨麻叶浸泡10-15分钟,防过敏药效更好。而且皮肤过敏症状

三、过敏体质要怎么调理

  1. 日常饮食要均衡

  过敏性体质的人应该注意饮食,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也要少吃甜食,这些食物也许会加重过敏症状。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加强机体免疫能力。椰菜和柑橘可抵抗过敏症,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多吃热量高的食物,绝对不能吃冰冷的食物。

  2.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洗脸、刷牙要用热水,经常换洗衣物。经常引起皮肤过敏的枕头、床单、被褥等要经常清洗且晾晒。不要处在花粉浓度高以及刷油漆的地方。要从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

  3.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有规律的适当的做些运动,放松身心,再配合药膳饮食来增强免疫力,对改善过敏性体质有显著效果。

  4. 正确选用护肤品

  过敏性体质的肌肤异常敏感,因此在选择护肤品时一定要慎重。不要使用含有香料、酒精和果酸的产品,对肌肤刺激大,容易引起过敏。

  5. 随身携带治疗过敏的药品

  不少人都将扑尔敏、金芙敏等治疗过敏的药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这点小编是赞成的。

四、过敏体质都有什么表现

  1、皮肤过敏反应,好发肘部、膝部、膝后窝、四肢、全身等,常为对称性发作,有瘙痒症状并起红色斑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常反复发作。

  2、经常揉眼睛,早上起床流鼻涕、抠鼻孔、打喷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肤痒、上颚痒,遇天冷或吹冷风时加重病情,过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3、孩子下睑有青眼圈。

  4、哭的时候眉毛部位发红。

  5、多汗、多动、夜惊、易感冒。

  6、经常无原因的咳嗽,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

  7、较剧烈活动后,孩子会咳嗽。

  8、在吸入烟雾或油漆、*等化学气味咳嗽会加重,常在晚上或凌晨发作。

  9、走路或上楼梯的时候不愿意走,因为容易气喘。

  10、出现慢性呕吐或拒食,进食后出现恶心和呕吐、腹痛或痉挛,大便潜血、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做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改变。

  11、有家族病史: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有过敏史。

  12、辅助检查:过敏源试验、肺功能、鼻腔分泌物检查等都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