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8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8个月婴儿拉肚子怎么回事

2017-05-16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唐夜蓉

一、八个月宝宝拉肚子的治疗小偏方

  1.宝宝拉肚子,家长们最着急,但由于宝宝的肠道系统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强,使用药物治疗的话,可能会出现药物不适或者药物依赖症。因此不少家长会寻求治疗宝宝拉肚子的偏方。

  2.偏方是否靠谱呢?其实,治疗宝宝拉肚子的偏方有很多,不管是吃的还是贴的,还是抹的,妈妈们都可以多多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宝宝拉肚子。

  3.偏方1——可以将大葱根须、姜丝、大粒盐这三样东西用布包裹在一起,直接放在宝宝的肚脐上。将大粒盐放入干净且干燥的锅内进行翻炒,直到感觉到盐的热度之后倒入已经放有大葱根须和姜丝的布上,包裹住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放在宝宝肚脐上之前,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得自己尝试过,千万不要烫到宝宝,待温度适宜时再放。

  4.偏方2——可以将紫皮蒜去掉外皮,并且切头切尾之后,塞入宝宝的肛门。这颗蒜可以根据宝宝的肛门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众所周知,蒜可以起到消毒消炎的作用,塞入宝宝肛门可以让蒜直接发挥作用到肠道,消毒抑病菌,对治疗宝宝拉肚子有一定的帮助。

  5.在此也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并不是所有偏方都有效、可信!如果尝试后有异常的情况下记得及时带宝宝就医治疗。

二、8个月婴儿拉肚子如何应对

  1.伤食型腹泻

  症状: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

  食疗:

  (1)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2)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2.风寒型腹泻

  症状: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3.湿热型腹泻

  症状: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

  食疗:

  (1)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2)橘枣茶:取红枣10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焦,取洁净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三、八个月宝宝拉肚子有哪些原因

  一、抗生素使用过量

  如果八个月婴儿腹泻发生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者用消炎药、抗生素治疗疾病之后,那么腹泻就有可能是与使用抗生素有关。如果发生拉肚子的情况,家长要把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告诉医生,看看是否可以换用其他药物或者疗法。

  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感染

  1、寄生虫感染是八个月宝宝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贾第虫感染,贾第虫是一种寄生在婴幼儿消化道内,要用显微镜才能清楚看到的一种寄生虫,贾第虫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生腹泻。所以,家长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给宝宝更换尿布后要勤洗手,做好全面的卫生措施,这是终止寄生虫感染传播的最好方法。

  2、微生物感染:致病微生物一般存在于粪便、不洁餐具与受污染食物等地方。微生物可以随着不洁食物、水以及不洁餐具进入宝宝的消化系统内,因而微生物感染腹泻容易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婴儿身上。哺乳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果未经过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的可能性。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四、8个月宝宝拉肚子表现有哪些

  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通常可多达10次,大一点以后可能会从一天几次到一周一两次不等。首先了解宝宝正常的排便习惯,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腹泻。通常除了观察大便的形状外,还要留意大便的味道,大便的次数比平时多,大便的质地比平时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而且可能就像是从屁股里喷射出来一样。这些可能就是婴儿腹泻的症状,通常还会伴有不爱吃饭、肚子胀痛等肠胃不适症状了。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2、中度腹泻: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