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舌苔发黄怎么护理 舌苔发黄的中医理论

2018-11-28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滕怜蕾

一、舌苔发黄怎么办最好

  总的来说导致舌苔发黄嗓子哑的原因主要是咽炎,不过在治疗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年龄等具体情况来区分。一般来说,如果是成人患上了咽喉炎,舌苔发黄嗓子哑并且咳痰时口中有种异味同时伴随有疼痛无比的情况的话,很有可能是不是普通的咽喉炎而是急性咽喉炎,这时候可以让患者服用定量的罗红霉素和六神丸来进行治疗。

  如果是小孩子舌苔发黄嗓子哑的话,一般来说也是患上了咽炎,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小孩子过于活泼调皮,平时不注意饮食等,保持着不好的生活习惯。前者的话,建议给小孩子服用定量的公英糖浆和蓝芩口服液,这两类是比较温和并且容易起效的药物,后者的话建议在平时清淡饮食,多喝水,不要吃重口的食物,调整生活习惯。

  其实,对于患上了咽喉炎的患者来说,无论是男女老少,如果舌苔发黄嗓子哑的话,有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措施,那就是泡脚。泡脚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它所起到的作用也不需要小编再啰嗦了,但是为什么泡脚还可以治疗咽炎呢?这是因为导致咽炎出现的原因中常常是因为患者的身体受了寒气,而泡脚正是驱寒的有利措施。

二、舌苔发黄的自我调理

  只要多喝生姜水,经常口含生姜片,戒掉寒凉的食物,就能铲除这恼人的口臭。 可总是感到口腔里往外冒着怪味、臭味,时重时轻,这时可以天天吃姜、含姜片后,忌掉了所有的寒凉食物。

  苍耳甘草薄荷饮。慢性鼻炎或鼻窦炎而致口气腥臭者。辛夷花、苍耳子、苏叶、枳实、厚朴、鱼腥草各9~12克,甘草、薄荷叶(后下)各4.5克,水煎内服。

  饮食疗方。用土银花、土茵陈、土牛膝各9克,紫苏叶4.5克,鸡蛋一只,冰糖少许,煲糖水食用,或咀嚼茶叶,对除口臭亦有一定作用。

  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少食荤腥肥厚及辛辣之品,多吃新鲜蔬果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作用的药物调节。

  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晚上尽量早点睡觉,临睡前再刷一次牙。

  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油腻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三、舌苔发黄的外在表现

  1、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2、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3、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治宜清热化湿,涤痰导滞。

  4、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逆;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5、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四、舌苔发黄的中医理论

  胃肠实热

  【感觉】日晡潮热,口渴,烦躁。

  【观察】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面赤身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或纯利稀,腹满疼痛拒按,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脉沉有力,或滑实。

  【方药】大黄9克后下、芒硝12克冲服、厚朴9克、枳实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莱菔子12克、玄参12克、玄胡12克。煎水内服文

  脾胃湿热壅滞

  【感觉】身热不扬,心烦,口渴不欲饮,腔腹胀满,不思饮食。

  【观察】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脉滑数。

  【方药】枳实12克、大黄6克后下、神曲9克、茯苓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白术18克、泽泻12克、竹茹10克。煎水内服。

  胃热炽盛

  【感觉】身大热,但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饮不止。

  【观察】舌苔黄,汗大出,面赤,脉洪大。

  【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粳米12克、甘草9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地丁15克、玄参克。煎水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