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的饮食疗法是什么 如何预防肾脏病发生_肾脏病综合征的饮食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7-05-30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伍怜寒
一、肾脏病综合征的饮食治疗方法有哪些
(1)除出现肾功能衰竭及氮质血症者外,血浆蛋白低于正常者,一般应给予高蛋白质饮食,每日供给量以1.5~2.0g·kg-1计算,除供给患得正常需要量外,还要弥补尿蛋白的泄失。如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或氮质血症应采用限制蛋白质的饮食,可参阅肾功能衰竭中饮食治疗的有关章节。
(2)不同程度的水肿患者,应给予少盐、无盐或少钠饮食。在服用大剂量激素(强的松)治疗时,易于使钠盐滞留而引起水肿,亦应适当限制食盐的进食量。
①少盐饮食:每日饮食中摄入盐量不超过2~3g(1g食盐的含钠量为400mg),不再另食其它含盐食物。
②无盐饮食:每日饮食中在烹调时不再加盐或用其他含盐食物,一般常加糖醋以增进口味,但食物内的含钠量应不超过1000mg。
③少钠饮食:一天饮食中除在烹调进时不再加食盐或其它含盐食物外,还要计算食物内的含钠量不超过250~500mg。食物含钠量可参阅表29-1。
患者长期食用少盐饮食后,往往喜食红烧食物,可按当地酱油含盐浓度,用酱油代盐,适量调节。一般酱油4~5ml中约有1g的盐量。
(3)严重浮肿者应限制水分并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4)严重高脂血症患者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应采用少油低胆固醇饮食,但高脂血症由低蛋白血症引起进食高蛋白质饮食补足时,脂类摄入量亦增加,因此对于脂类食物的限制可适当掌握,不必过严。食物含胆固醇量可参阅表29-2。
(5)按照食欲,每日应供给足够的热量,以保证蛋白质的充分利用(210~252kj·kg-1,按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一般食欲难以达到此热量)。
(6)根据营养不良情况,可酌情给予水解蛋白,复方氨基本等,同时佐以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8条法则助你远离肾脏病
1、坚持健身,保持适量运动
健身有助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为肾脏健康而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运动,由民众、名人和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以在公共场所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为主要运动形式。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形式,你都可以加入他们。
2、始终控制好血糖
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肾脏功能非常重要。早期监测可以减少或预防肾损害。可以在医生或药师的帮助下控制血糖水平,他们是非常乐意提供帮助的。
3、监测血压
虽然很多人可能会意识到高血压会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是肾脏损害最常见的原因。
正常血压水平为120/80。这一水平和139 / 89之间,你就被认为是高血压前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140/90以上,你应该定期与你的医生讨论高血压风险并规律监测血压水平。高血压容易导致肾损害,同时也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
4、健康饮食,定期监测体重增长
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疾病。减少盐的摄入量。推荐的盐摄入量是每天5-6克(约一茶匙)。为了减少盐的摄入量,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餐馆食物的摄入量,不要额外增加盐到食物中。如果你准备的食物是新鲜的食材,你会更容易控制你的盐摄入量。
5、保证健康的水摄入量
虽然临床研究还未对水摄入量达成共识,但为满足机体需要并保持健康状态,一直认为每天应饮用1.5到2升水。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大量饮水有助于肾脏清除钠、尿素和体内毒素,从而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风险。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并不是提倡“过度的水摄入量”,这可能会导致副作用,但他们确实证实:适度增加水的摄入量(每天2升左右)可降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但要谨记,不同个体的理想液体摄入量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性别、运动、气候、健康状况、怀孕和哺乳等。此外,有肾结石的人建议每天喝2到3升的水,以减少形成新结石的风险。
6、不要吸烟吸烟会减慢肾脏血流速度。当到达肾脏血液减少时,便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吸烟也会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7、不要经常服用非处方药某些常见药物,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经常服用会导致肾脏损害。如果你的肾脏是比较健康的或者仅是在紧急情况下服用,这种药物可能不会构成重大危险,但如果是用来治疗慢性疼痛,如关节炎或背部疼痛,这时你就需要向医生寻求帮助,以期找到一种减少痛苦但又不增加肾脏病风险的药物。
8、如果你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请定期监测肾功能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老龄、时常感冒、经常用药、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浮肿、疲倦、腰酸痛等。一旦有这些情况,请及时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检测肾功能)、肾脏B超等,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肾脏损害,不至于拖延日久后等待严重并发症时才就诊。
三、肾脏病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感染:肾病本身就是免疫系统疾病,肾病患者的免疫力比较低,所以最易感染,不管是显性感染(感冒、扁桃体炎、外伤、手术等)还是隐性感染(慢性咽炎、鼻炎、牙周炎、胃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都会导致尿蛋白+号、血尿+号、肌酐、尿素氮直线上升或持久难降。所以患者需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提高免疫力。一旦发现有了刚才我们讲的这些情况赶紧打电话和我们治疗中心的专家联系,我们的专家会帮您控制感染,控制病情的。
二、要注意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必须控制在130/80以下。因为血压高可引起肾小管管腔狭窄,导致肾小管硬化、肾萎缩,我们在接诊过程中也发现了好多因为长期高血压而导致双肾萎缩的患者,高血压同时也使患者的蛋白尿、血尿、cr、bun持续上升不降。我们要求患者每天3次测血压,早、中、晚各测一次。
三、要注意贫血:肾功不全的患者肌酐超过200的,就有可能出现贫血,贫血程度和肾脏损害程度是成正比的,贫血越严重预后越不好。因为贫血可造成病人肾缺血,肾脏缺血了它的排毒能力就下降了,肌酐就会上升,所以有贫血的患者必须在邵霞龄肾病治疗中心医生指导下纠正贫血,保持血色素在10克以上,促红素、铁剂、叶酸、vb12缺一不可。
四、注意高尿酸血症:我们要求女同志血尿酸不能超过350 ?mol/l,*志不能够超过400?mol/l。因为高尿酸直接损害肾间质,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萎缩,会引起肌酐直线上升,所以高尿酸我们一定要纠正,可用邵霞龄大黄碳酸氢钠。
五、注意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低于20?mol/l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在邵霞龄肾病治疗中心医生的指导下纠正酸中毒。酸中毒是尿毒症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只要co2cp<16,cr就会每个月上升100。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意识障碍,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必须尽快纠正。
六、注意电解质紊乱:如果是肌酐>200?mol/l的患者就可能会有电解质紊乱。在肾功能不全初期,肾的浓缩功能减退,尿量增多会出现低钾、低钙、低钠。在尿毒症末期,肾的排泄能力丧失,尿量减少就会出现高钾,低钙,高磷,高氯。电解质紊乱会加重肾功能恶化、肌酐升高,应尽快纠正以防心衰。
七、注意高脂血症:约有50%的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透析患者有脂质代谢紊乱而出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温阳解热在修复肾小球而高血脂在破坏肾小球的基底膜,所以必须降脂,保护肾单位。肾病患者胆固醇必须降至5.5mmol/l,甘油三酯必须降至1.5mmol/l以下。以上这些问题只要到了我们的治疗中心,我们的专家都能帮患者解决的。我们的专家热线也是24小时为您开通,患者可以随时拿起电话咨询我们的专家。
八、注意饮食起居配合:饮食、大便很重要。肾病患者应低盐、低蛋白、低磷、低嘌呤、高热量饮食,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如果摄入大量的蛋白质、肉、动物内脏等,会引起氮质代谢产物增加,尿素氮、肌酐上升,所以必须按照医生指导科学饮食。
四、肾脏病症状有什么
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往,会出现精神不振、疲惫、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视了肾脏题目。
2.不想吃: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总是先往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
3、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假如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很多泡沫。
4、腰痛: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肾脏有病时,会感到腰痛。
5、尿多尿少:健康的人天天排尿次数大约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假如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留意了。
6、水肿:饮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时间过长、过于肥胖等,眼睑、脸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现稍微的水肿,假如不是这样,就要怀疑是不是肾脏有了问题。
7、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规就可以明确。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8、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往血液科看贫血,实在,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当肾功能损害时,也会造成贫血。
9、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肾脏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较好,一旦晚了,就很难治,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肾科。
10、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留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血压假如高了,要当心是不是得了肾脏病。
11、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伤。
12、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不了解会导致肾功能不好,结果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