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早期症状 患上肌肉萎缩后该如何锻炼
2017-06-03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唐雨寒
一、肌肉萎缩有哪些早期症状
肩胛带肌肉萎缩
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肉萎缩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这种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如颈肌的无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撑才能将头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缩构成翼状肩胛。
肌原性面部肌肉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是常见的肌肉萎缩症状。
骨间肌和鱼际肌肉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同样是常见的肌肉萎缩的症状。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的肌肉萎缩症状。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
二、肌肉萎缩类型是哪些
1、中枢性肌萎缩:
它不属于该病的常见症状,通常还会伴反射亢进或者是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病人这种肌肉萎缩通常大多原因是因为各种动脉炎、还有血栓带来等肌肉缺血还有无菌性坏死所诱发的。
2、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肉萎缩属于遗传类疾病,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症状主要为肌肉废用、肌肉无力,收缩困难,肌肉体积明显减小等。废用性肌萎缩的出现往往和长期不运动有关,并且大多时可逆性的。所以专家提醒,为了尽力免得发觉这种肌肉萎缩得症状,病人必须要加强体育锻炼等。
3、神经源性肌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比较常见,经常会浮现肌束抖动,一般是因由下运动神经元以及其损害所诱发的,病人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受到严重损害时患者的肌萎缩常常出现节段性的分布,大多是以肢体远端为比较多见,并且有的对称或不对称,但不会出现感觉障碍。一旦进行肌电图检查,还会发觉患者的肌肉萎缩变薄,并且镜下一般呈束性萎缩改变。
4、肌源性萎缩:
肌源性萎缩也是肌肉萎缩疾病的症状,常见表现为近端型骨盆带和肩胛带现象对称性得肌萎缩,而且因为病人肌无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所以经常会发生无肌纤维震颤以及感觉障碍等一些现象。
不同类型的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同时他们的治疗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了解和掌握。如果身旁有此类的人群,不妨积极的去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另外,在生活中应尽早的对该病加强预防措施,保护我们身体不受此病危害。
三、肌肉萎缩康复理疗方法
首先就是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中医治疗也算是理疗,主要是通过中医的针灸按摩,再加上理疗机的刺激,包括在平时加上用药调理,虽然流程方面会比较长一些,但是能够起到一个缓缓渐进的功效,经过长达几个月或者半年以上的调理,患者的病情就可以一点点的恢复,而且持久性很强,可避免复发。
还有就是物理的疗法,一般增强肌肉的锻炼,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锻炼手段,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走路行走,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到了没有办法自行行走的状态以后,可以通过在活动的过程当中进行,还有就是通过坐浴,推拿,用维生素,止痛药的方法,缓解自己的肌肉萎缩引起的一些症状表现。
还有就是西医方面的治疗,西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电疗机,还有就是通过患者的一个心理的辅导,包括在平时对神经的一个整体的刺激,促进肌肉的再次发育,防止肌肉一点点的萎缩,导致局部的肌肉功能坏死,但是我们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表现,来判断一下,究竟要选择什么方法治疗,不能单一的进行,要结合起来。
四、肌肉萎缩患者该怎样锻炼
1.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 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每次锻炼以能连续做10下为准,如超过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锻炼连续做二、三下,每下坚持6~10秒,超过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如果仅是增加运动时间,则只能增加肌肉里毛细血管的密度,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运动时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使肌肉不易疲劳,而不能有效增强肌肉。需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的锻炼方法是不适宜的。如下肢肌肉萎缩,有人单用走路的方法去锻炼,以为走得越多越好,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地增强肌力,这会因肌肉松弛、关节不稳,造成关节损伤。又如有的患者采用手指滚动核桃和健身球的方法锻炼萎缩的上肢,岂不知这样做只能增强手指动作的协调及手部肌肉的耐力,而不能使手臂部肌力增强和肌肉增粗。肌肉萎缩的锻炼要有针对性,哪些肌肉发生了萎缩,就锻炼哪些肌肉。不要用健康肌肉的运动来代替萎缩肌肉的运动,例如不要以耸肩、外展代替前臂旋转等。
2.掌握好运动节奏。肌肉萎缩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3.掌握好运动量。锻炼时,人们常选用哑铃、沙袋和拉簧、拉橡皮条方法。那么,应选择多少重量的哑铃、沙袋以及什么样的拉簧和橡皮条才合适呢?这应根据各人的肌力基础而定,一般应超过本人最大肌力的2/3。比如,用最大的力能举起6公斤的沙袋,并逐渐增加沙袋的重量。假如原来的肌力太弱,以致不能把患肢本身举起,那么锻炼时,除了患肢本身用力外,还需外力给以帮助。如一上肢患病,可采用双手相握上举的方法,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伤病的肢体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疼痛,疼痛会反射性地使肌肉放松,使锻炼不能奏效。同时,疼痛也可能是肌肉损伤的信号,故在锻炼时应注意选择无痛的动作,并对疼痛进行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