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强直性脊椎炎的症状是什么 强直性脊椎炎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2017-06-06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齐凝天

一、强直性脊椎炎有什么症状

  一、中轴病变

  (一)炎性腰痛:隐匿起病,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活动后好转,休息时加重,夜间痛明显,翻身困难,可伴有晨僵。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扭腰可加重症状。

  (二)臀部疼痛:早期臀部疼痛为间断性一侧疼痛,或交替性双侧疼痛,逐渐演变为双侧持续疼痛。

  (三)脊柱活动受限:最先出现腰椎受累,腰椎向各个方向活动可能受限,尤其指地距增大,或呈“板状腰”。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由下而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消失,接着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进而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此时患者体态变为头向前俯,胸部变平,腹部突出,呼吸靠膈肌运动,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完全受限,此阶段疼痛、晨僵反不明显。

  二、外周关节病变

  (一)下肢大关节炎:常为非对称性寡关节炎,膝、踝和肩关节受累常见,偶见肘、手、足等小关节。多出现在疾病早期,较少导致关节破坏。

  (二)髋关节:多起于发病前5年内,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常双侧受累。年幼及外周关节炎起病者易出现髋关节病变。

  (三)附着点炎  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本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胸肋关节、柄胸联合等部位的附着点炎症,可出现胸痛,咳嗽或喷嚏时加重,有时被误诊为“胸膜炎”;也可见于肋胸连结、脊椎、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结节和足跟等部位。约半数以上病例出现外周关节症状,以髋、膝、踝等下肢大关节多见,也可累及肩、腕等上肢大关节,指、趾等末梢小关节受累者则少见,较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

二、强直性脊椎炎有什么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核桃。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益建议每天吃三到五个

  辣椒。具有抗风湿祛寒邪的作用建议每天吃一次,不能吃太多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建议可以制成豆浆喝

  三、饮食禁忌: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羊肉。羊肉属于温热性食物,不适宜热痹患者食用。寒痹患者可以吃羊肉

  冰块。冰块属于寒凉食物,不适合寒痹患者食用热痹患者可以食用

  苹果。水果属于寒凉食物,不适合寒痹患者食用热痹患者可以食用

三、强直性脊椎炎有什么治疗小知识

  一、治疗目标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目标是:

  ①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如背痛、晨僵和疲劳。

  ②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③防止关节损伤—要防止累及髋、肩、中轴和外周关节的患者的新骨形成、骨质破坏、骨性强直和脊柱变形。

  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社会经济学因素、工作、病退、退休等。

  ⑤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防止脊柱骨折、屈曲性挛缩,特别是颈椎。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

  AS尚无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及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

  (一)非药物治疗

  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与医师的合作。长期计划还应包括患者的社会心理和康复的需要。

  ②劝导患者要谨慎而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和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

  ③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矮,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④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

  ⑤对疼痛或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四、强直性脊椎炎有什么检查方法

  1.X线表现具有诊断意义。AS最早的变化发生在骶髂关节。脊柱的X线片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如跟骨)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

  2.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

  X线和CT检查对Ⅱ级以上的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有肯定价值,对I级的显示不及MR。其 CT特点如下。

  (1)累及部位:骶髂关节病变以双侧,且以关节滑膜部(下2/3)髂骨侧受累多见。(2)软骨钙化及关节间隙改变:表现为滑膜部关节间隙中与关节面穿行(横行)的高密度影(穿透性钙化),均由髂骨侧向骶骨侧发展。因关节滑膜只覆盖于关节边缘并不覆盖于关节软骨上,故这种穿透性钙化是关节软骨钙化而非滑膜钙化。关节间隙可狭窄或增宽。(3)关节面及其下骨结构的改变:关节面毛糙、高低不平或穿凿样破坏。①关节面下骨质吸收,明显的骨吸收可致原有骨性关节面呈条状高密度影;②骨吸收外侧骨质增生硬化;③关节面囊样改变,周围有环状硬化。④邻近骨质疏松。(4)骶髂关节韧带部的韧带钙化。

  3.骶髂关节改变的MR表现

  MR显示的关节软骨异常为软骨线影变窄、扭曲和中断。骨髓水肿以髂骨侧略多见 ,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片状 T1WI低信号,T2WI、STIR为高信号影。邻近骶髂关节的软骨下骨质内信号不均匀,与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有关。病变活动期滑膜有强化表现。

  4.骶髂关节炎的分级

  参照1984年修订的AS的纽约标准,X线分级可分为5级。

  0级:正常,关节面光整,间隙无变形。

  I级:关节面模糊,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无关节面囊性变,无骨破坏、硬化增生,无关节间隙改变。

  Ⅱ级:骨皮质局限硬化,关节面模糊不清和斑块状脱钙,软骨下侵蚀、毛糙和软骨下微小囊变,关节间隙基本正常。上述异常始于髂骨面,骨质侵蚀和囊变最常见于关节中下部,很少累及韧带部。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侵蚀破坏和弥漫性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和锯齿状,骨质疏松和囊变亦明显增多,关节问隙呈不规则狭窄或宽窄不均,可有部分强直。

  Ⅳ级 :骶髂关节骨性强直,普遍骨质疏松,韧带部侵蚀和囊变更常见、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