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手脚发热手心出汗 手心出汗多的治疗方法
2017-07-02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吴紫霜
一、手心出汗多的原因
手汗多,手心出汗是由于手的汗腺功能异常抗敏所至,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就是一些系统性疾病,比如说甲状腺功能抗进,糖尿病,肥胖,内分沁失调,体虚等。
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控制手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功能抗进引起,我们称为原发性手汗症。
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汗多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汗。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且是冰凉的汗。
根据调查研究,我国2%~4%的人面临此病症困扰,其中约12%有家族史。学龄期的青少年考试时,常因过量手汗将考卷弄湿,经常是试卷未写就已经湿了,而且手汗不敢与他人牵手,连握手都成问题,严重时手掌甚至会出现湿疹皮肤炎的症状。因此手汗症不容“小视”。
二、手心出汗多的治疗方法
手汗多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内科疗法和外科疗法:
口服药:
1、对有精神情绪因素者可选用谷维素、溴剂、地西伴等内服。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
口服药一般效果短暂且有副作用,副作用为口干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使人不敢长期服用以致无法长期根本治疗。
外用品:
1、533止汗膏,专门适用于手足多汗症,一般连续使用三个月,可让手脚多汗恢复正常状态。使用简单,效果佳。
2、乌洛托品,用于手足多汗,每次适量,用手指均匀涂于患处。
3、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5%*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
外科疗法:
手术治疗手汗症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此法手术时间、复原时间较长,术后有一5~7厘米的伤口,疼痛较严重。而目前的手术方法已经改用胸腔内镜烧灼术,伤口在两侧腋下约1.5厘米,采用全身麻醉,其手术时间、复原期较之前短,疼痛轻,术后1~2天可出院,偶有胸痛感。
副作用:
手汗症手术后副作用除了代偿性流汗外(即手的汗量减少了,相对其他地方如:身体、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会增加,形成代偿),有的人冬天会觉得手太干燥而需要擦护手霜,另外,部分人会有复发的现象。
手术治疗手汗症,去医院哪个科室?
目前手汗症治疗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清楚得了这种病该到哪个科室治疗,其实,手汗症应该首先想到去到胸外科找胸外科专家治疗,这些专家经验丰富,能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手汗症,并制定合理、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出汗的类型有哪些呢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四、多汗的饮食调理法有哪些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