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吃奶粉什么原因吗]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怎么办?
2017-06-1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赵雁玉
篇一: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怎么办?
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怎么办呢?孩子到了断奶的年龄,在循序渐进的断奶后却出现了不吃奶粉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妈妈们解答这个疑问。同时,再来告诉你宝宝断奶后的饮食原则是怎样的。
什么是断奶
断奶是指完全中断母乳喂养,改用普通食物喂养婴儿。这就要求婴儿从流体食物转变为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从吸吮奶头获取食物转变为以筷、匙、杯、盘、碗获取食物。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过程,需要婴儿从生理和心理 作转变和适应,不能操之过急,要逐渐改变;否则将会引起婴儿拒食或消化不良等问题。 断奶的适当时期是1岁左右。但在缺乏牛奶或代乳品的地区,可考虑除普通食物外,每日保留1~2次母乳直到1岁半,最长不超过2岁。
那么,遇到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的状况,要怎么办呢?
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
断奶后宝宝抗拒奶粉是一个比较多见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我们要排除宝宝不喝奶粉是否由于天气、环境的原因,天气热、或者宝宝缺水的时候都会拒绝喝奶的。但也有的宝宝在4-6月时有一段的厌食期,为生理性厌食期。它的特征是孩子正常发育,活力很好,只是吃奶量暂时减少,通常1个月左右就自然恢复食欲。另外,还有一些厌奶是疾病因素导致的,与生理性厌奶明显不同的是,病理性厌奶除了表现出厌奶外,还有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等症状,而厌奶只是伴随急、慢性疾病的一种征兆,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
最后,再来看看宝宝断奶后的饮食原则吧。
宝宝断奶后的饮食原则
此时宝宝能吃的食物已经很多,但由于臼齿还没有长出来,不能把食物嚼得很细,所以宝宝的饭菜还是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宝宝消化吸收。主食可以吃粥、软饭、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副食可以吃新鲜蔬菜(特别是橙绿色蔬菜)、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豆制品,还应经常吃一些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总之,完全断奶后,宝宝每日的饮食中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6大营养素,避免饮食单一化,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养成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习惯。
宝宝断奶后不吃奶粉怎么办?妈妈要有耐心来帮孩子适应哦。
篇二:婴儿配方奶粉能替代母乳吗
什么样的奶粉才适合新生儿?价格较高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以替代母乳吗?昨天,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专家指出,奶粉里所有的营养元素母乳中都包含。同时鲜牛奶会加重肾脏溶质负荷,一般建议2岁以内的宝宝不要食用。“‘早餐奶’、‘活性奶’、‘风味奶’等含乳饮料成分复杂,最好不要喂给婴儿。给新生儿吃的奶粉也不是越浓越好。”
年轻的父母往往被形形色色的奶粉宣传弄得手足无措。“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大都接近于母乳成分,只是在个别成分和数量上有所不同。家长在选用配方奶粉上,注意选用营养素适度、均衡、全面、口味较好的奶粉,只要能满足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宝宝食用后无便秘、无腹泻现象,睡得香、食欲正常,体重和身高等指标都能正常增长就行。” 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食品三科工作人员介绍,母乳中还含有抗体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是宝宝最理想的首选食物。奶粉里所有的营养元素母乳中都包含。但有的妈妈奶水不足或因上班等其它原因,无法亲自哺乳,则要选择适当的婴儿奶粉,而选用婴儿奶粉时必须以母乳作为标准,选择配方奶粉的基本原则是越接近母乳成分的奶粉越好。
“冲调配方奶时,应严格按照说明比例冲调,不能为了增加营养而冲配太浓,如果浓度过大,水分就减少,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专家提醒,只有符合婴儿生长特点的奶粉才是最适合的。家长们不要一味追求配方奶粉中添加的多种元素,元素添加并非越多就越好。如奶粉中脂溶性维生素A、D、铁、锌等矿物质超标,会对孩子产生毒性。鲜牛奶因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较高,会加重肾脏溶质负荷,一般建议2岁以内宝宝不要食用。
卫生执法人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在选购时注意,市场上有一些含乳饮料的包装袋上,往往用大号字写着“活性奶”、“鲜牛奶”等模糊名称,“含乳饮料”的字体则印制得非常小,不仔细看往往被消费者忽视,而个别产品连这一行小字也没有,只在配料表上多了一项“水”。“建议新生儿不要食用。”
篇三:宝宝吃奶粉比吃母乳易上火
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可多达5~6次,呈金黄色黏糊状;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每天大便只有1~2次,呈淡黄色,质地较硬。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的原因有以下2点。
1.低聚糖的力量
母乳中含有8g/L左右的低聚糖(已经接近母乳中蛋白质的浓度),其种类多达130余种(其中以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们都是由3~10个单糖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短链糖,我们的肠道无法分解和吸收这些低聚糖,但它们是肠道中“好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的食物,也是这些“好细菌”组成细胞壁的原料,所以,吃母乳的宝宝肠道中“好细菌”占绝大多数。这些“好细菌”能使奶液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使食物中的纤维素转变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由于酸性可刺激肠道蠕动,所以,吃母乳的宝宝肠蠕动快,大便停留时间短,排便次数多,大便也较软。由于粪便中经常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和致癌的物质(如胺类、铅、汞、铬、霉菌毒素等),及时排便能缩短这些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所以,及时排便对人体健康有利。一般的配方奶中没有这些低聚糖,因此人工喂养儿肠道中“好细菌”不多,而是以大肠杆菌占主导地位,所以,大便次数少,而且质地坚硬。
2.得天独厚的脂肪酸结构
脂肪是以甘油为轴心、平行地结合3个脂肪酸所构成的,母乳中脂肪酸的位置和配方奶(大多由牛、羊奶做成)不同。母乳中棕榈酸(也就是软脂酸)是位于中间位置上,在消化过程中不容易被水解下来,而牛乳中的棕榈酸则是处在两边位置上,在肠道中很容易被脂肪酶分解下来。游离的棕榈酸则会和钙结合,成为棕榈酸钙。这就是宝宝大便中的皂钙,也就是俗称的“奶块”,是大便变硬的原因之一。
挑选奶粉有讲究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吃奶粉易“上火”的问题呢?针对上述原因,家长们不妨选用含有益生元(益生元就是上述的低聚糖)或益生菌的配方奶粉,这些“好细菌”能产酸,一则可抑制有害细菌(有害细菌多数都怕酸),使产胺减少,二则酸性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上火”。
最近,市场上推出一些“不含棕榈油”的配方奶粉,由于没有棕榈油,减少了棕榈酸的成分,也可以减少皂钙,有助于钙的吸收,而且使大便硬度减小,减轻便秘。
给宝宝科学降火
除此之外,要保持通便,防止上火,每天定时按摩腹部也很重要。按摩应从脐周开始,顺着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每天按摩10分钟,也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已经添加辅食品的宝宝可在食物中多加些富含纤维素的菜泥,因为纤维素不会被分解,但可吸收水分,使体积增大,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TIPS:
便秘后,大便中的蛋白质被细菌发酵所产生的胺类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便会重新吸收入血,造成眼屎多、口臭、牙龈炎、食欲不振等“上火”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