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分期 糖尿病坏疽临床表现
2017-06-28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康雪旋
一、糖尿病坏疽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
症状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二、糖尿病坏疽的类型
糖尿病肢端坏疽临床类型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三种。
湿性坏疽
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此型坏疽多见,占72.5%,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微循环障碍。
干性坏疽
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此型坏疽约占7.5%,其主要病理基础是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
混合型坏疽
约占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
糖尿病坏疽的分级
0级:无开放性病变,明显供血不足。
Ⅰ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疱或其他损伤所致,或自发产生。
Ⅱ级:溃疡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
Ⅲ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
Ⅳ级:有趾及和(或)部分足坏疽。
Ⅴ级:全足坏疽。
三、糖尿病坏疽的护理
积极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依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护理:保持足部干净干燥。每天用软皂、39℃-40℃温水泡脚20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而特别干燥者适当抹护肤品,涂于足部表面皮肤(不能涂于脚趾间),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患者鞋袜应宽松、舒适。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防烫伤起泡。足部感染者可用中药泡脚,取温阳益气、活血通脉、解毒的中药文火煮沸20分钟,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泡脚。皮肤水泡护理:如有水泡和足癣病人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泡脚,每日3次,不超过1周。保持水泡部清洁,对紧张性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
适当足部运动。每日适当作小腿和足部运动30至60分钟,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平时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四、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分期
糖尿病足分为三种,湿性糖尿病足、干性糖尿病足、混合型糖尿病足三种。这其中湿性糖尿病足治疗治疗起来更为困难,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医学上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症状把糖尿病足分为以下几期,具体来说:
湿性糖尿病足前期:患者由于长期的糖尿病足导致肢端供血不足,患者的足部出现浮肿,足部皮肤的颜色发紫,感觉迟钝、麻木,有疼痛的症状发生。
湿性糖尿病足初期:患者足部开始出现水疱、血泡,还会导致足部的经常性的发生浅表的损伤或是溃疡,并出现红肿,初期的溃疡的分泌物是较少的。
湿性糖尿病足中期:患者的足部出现反复的感染,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进一步的加深,损伤到患者的皮下组织,形成组织炎症。此时如果不即时的进行必要的控制,感染就会沿着肌间隙蔓散,呈倒三角的形状,脓性的分泌物也会逐渐的增多,分泌物发臭。这些感染如果继续发展,合并为蜂窝组织炎,损坏患者的肌肉以及皮下组织。
湿性糖尿病足坏疽重度期:临床症状主要是深层的组织的炎症合并成大脓腔,周围会出现大面积的损坏的组织,骨与关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足趾和脚指出现坏死的现像,继续发展甚至导致骨感染。
注意事项
以上便是湿性糖尿病足的主要分类,大家还是应该多加了解,判断自己足部的症状,积极地使用于氏糖疽康进行治疗,避免因此导致严重的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