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颈肩痛诱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预防颈肩痛

2018-11-23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卞雁枫

一、颈肩痛诱发的因素有哪些

  颈肩痛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身边朋友有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症状。那么颈肩痛诱发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软组织退行性变和年龄有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软组织也相应发生退变,尤其是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腱及腱鞘等组织弹性减弱,力量不大的动作,幅度不大的关节活动及多次重复动作,都可造成部分纤维组织损伤而产生疼痛。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肩周炎即是典型例证。

  2、姿势疲劳

  此为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一个姿势或体位通常是依靠肌肉力量来维持的。若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静止状态,没有活动调节,可引起血循环不良,造成损伤,肌肉疲劳、无力、松弛,仅依靠韧带组织来维持姿势,时间一长,必然发生部分纤维组织损伤。

  3、睡眠习惯

  喜睡高枕者侧卧时头处高位,颈被动向上呈弯曲状,颈椎间盘及小关节一侧受挤压,另侧受牵拉,颈椎周围韧带、肌肉因离中轴远,受牵拉更重。落枕是斜方肌捩伤,多因睡眠中一个姿势过久牵拉损伤所致,可称之为“姿势性损伤”。

  4、重复动作

  虽不像在腰痛中那样明显和重要,但在一些特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复动作也起到一定作用。

  5、风寒湿

  这是中医常用的一个名词。西医可以这样理解,人在受冷时第一个反应便是肌肉收缩,表现为缩颈耸肩、身体蜷缩,以减小体表面积,使散热减少。若受冷过久或受冷过度,则肌肉会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节奏性收缩,即颤抖,借以多产生热。

  6、劳损

  软组织劳损这个诊断在骨科应用已久,考虑软组织劳损为姿势性疲劳、重复动作、组织退行性变、某些组织发育薄弱、风寒湿等一个或多个综合因素引起的软组织慢性积累性损伤是较为适当的,也即劳损是一种病因性诊断,也含有病理诊断成分。

二、颈肩痛的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

  颈肩疼痛主要发生在颈部,这个部位的不适感会比较明显,患者会出现颈部不适及活动受限,主要颈部不适感有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颈部肌肉发板、僵硬,用手按压颈部有疼痛点,按摩颈部有韧带“弹响”,转动颈部不够灵活等。

  2、肩部症状

  当人们受到颈肩痛的侵害,肩部也会出现明显疼痛感,主要表现为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3、背部症状

  人们的身体还会受到连带影响,患者的背部也会出现不适感,主要症状表现为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三、颈肩痛的检查项目

  1、椎间孔挤压试验

  嘱患者向患侧倾斜头部,检查者双手在头上逐渐加压或右拳轻叩左手背使椎间孔压缩变小,使已受压的神经根受到进一步的压迫产生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2、颈后伸试验

  颈由中立位后伸并在头部加压,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此试验也称Jack-son压头试验。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头稍低并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于患者头部,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向相反方向牵引,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此试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均可呈阳性结果。

  4、前斜角肌加压试验

  检查者用拇指在锁骨上窝内侧相当于前角肌处加压,上肢疼痛、麻木者为阳性,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前斜肌综合征患者。

  5、旋颈试验

  本试验是检查椎动脉功能状态,患者颈略后伸并向左右旋转,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呕吐或碎倒者为阳性。检查本试验应谨慎小心,以防发生意外。

四、如何预防颈肩痛

  1、颈部放松

  两足分开同肩宽站立,一手叉腰,头稍后仰使颈部肌肉放松,另一手四指放在颈部,从下向上再从上向下按摩肌肉。两手交替,反复10次。

  2、左右移动

  呼气的时候头部向左慢慢移动,吸气的时候头部向右慢慢移动,记住眼睛随着方向改变而改变。这样的动作重复5-10次就可以了。

  3、抗阻抬低头

  立正站立,首先双手交叉放于前额部,低头时交叉的双手给头一定抵抗;然后头部放正,双手交叉放在头后部,当头后仰时给一定的阻力,最后还原。重复8-12次。

  4、抗阻侧头

  双足分开同肩宽站立,双臂自然放在体侧。首先保持身体直立,左手托住左面部给头一定抵抗,头部尽量在无痛或微痛下偏向左侧,然后头部放正,再按相反动作使头偏向右侧后还原。重复8—12次。

  5、抗阻转头

  双足分开同肩宽站立,双臂自然放在体侧。首先保持身体直立,左手托住左下颌给头一定抵抗,尽量在无痛或微痛下向左转头;然后头部放正,再按相反方向使头转向右侧后还原。重复8—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