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拔出水泡怎么处理 _ 如何预防拔火罐拔出水泡
2017-06-22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于元柏
一、拔罐拔出水泡是怎么回事呢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二、拔火罐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
拔罐部位不能受凉
在拔火罐之后,拔罐部位千万不能受凉,注意不要被风吹。如果是颈部拔火罐的话,最好肾穿立领的衣服。
拔火罐2小时后再洗澡
在拔火罐后2小时内不宜洗澡,并且不要用冷水刺激拔火罐部位,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温水冲洗,并且避免揉搓刺激。
拔火罐时间10分钟之内为宜
拔火罐的时间与效果并不成正比,专家指出,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的话,拔火罐的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
紫印未消失不宜重复拔
有的人在一次拔火罐之后,疼痛没有完全消失,又在疼痛部位继续拔火罐,希望通过这样强效的手段治愈疾病。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红印记还没有完全消失的话,是不能在紫印部位连续拔火罐的,一定要更换到相关穴位。
拔火罐要找准穴位
很多人其实并不太了解人体的穴位情况等,因此最好在拔火罐前咨询正规的中医,在了解自己的疼痛情况需要在哪些部位拔之后,再开始拔火罐。此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之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这样配合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拔火罐之后要防止感染
起罐之后,皮肤局部如果出现潮红、瘙痒,千万不可乱抓,一般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淤血等,都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水泡比较轻的话,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较大的时候,可以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三、如何预防拔罐出现水泡呢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四、拔火罐拔出水泡了怎么办呢
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极度疲劳者、过饥过饱者、醉酒者、大汗淋漓者、情绪不稳者或孕妇、传染病患者、高热昏迷者均不宜艾灸。施灸时要思想集中,以皮肤红晕灼热为佳,一般最多不超过1小时,同时要注意避免灼伤、烫伤。艾灸后不要马上接触凉水,要多喝些温开水。此外,还要注意施灸的时间,一般不要在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