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阳台晒太阳]早春,谨防小儿“抽搐症”
2017-06-24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马听枫
篇一:关于新生儿日光浴的说道
宝宝在夏季日光浴时不要直晒皮肤
阳光中有两种光线:一种是红外线,照射人体后,能使血管扩张,增强新陈代谢,使全身得到温暖;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到人体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佝偻病。尤其冬天出生的宝宝及人工喂养、双胎或多胎的宝宝更应多进行日光浴。
进行日光浴时,时间应由短到长,刚开始每日3~5分钟,以后可逐步延长至1~2小时。冬季天气晴朗的时候可露出宝宝头部、臀部、手部的皮肤;春秋两季要注意防风沙;夏季需注意不能让宝宝的皮肤直接在日光下暴晒,这样会损伤皮肤。可以在树荫底下使宝宝间接地接受日晒,也可以在有阳光的房间或阳台上晒太阳,但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所以隔玻璃晒太阳对婴儿是无效的。
宝宝进行室外空气浴要循序渐进
空气浴可以让宝宝呼吸到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中氧含量高,能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同时,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宝宝到户外受到冷空气刺激,可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锻炼,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不同的季节,空气浴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
空气浴也可以在屋里进行。在春秋季节,只要外面的气温在18摄氏度以上,风清日朗时可以打开窗户或门;夏季可以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婴儿;冬季在阳光好的温暖时刻,可以隔1小时打开一次窗户换换空气。
室外空气浴同样适合新生儿。夏天出生的宝宝在出生后7~10天,冬季出生的宝宝在满月后,都可以抱到户外进行空气浴。为宝宝进行室外空气浴,应根据不同季节决定在户外的时间。夏季最好选择早晚凉快时到户外去,冬季宜选择中午外界气温较高的时候到户外去,出去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包裹不要太严。刚开始要选择室内外温差较小的好天气,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将近1个月的宝宝,除了寒冷的天气以外,只要没有风雨,就可以包着抱到室外,使其接受锻炼。每天可以抱出去两次,每次5分钟左右,之后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延长。当室外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或风很大时,就不要到外面去了,以免宝宝受凉感冒。
篇二:新生儿怕光吗?
老话:星冰妈妈(北京市朝阳区):我刚生了宝宝,现在天冷,不敢带孩子出门晒太阳,就想在家里阳台上多晒晒,但是我婆婆说这样也不行,因为光线太强,会伤了孩子的眼睛,她说新生儿眼睛都怕光。真的是这样吗?
重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亚华:有些老人确实有这样的说法,甚至于会让“月子房”也总拉上窗帘,使屋里昏暗。其实美国也有一项调查,出生后暴露在强光下的新生儿,眼部损伤率达36%,因为胎儿习惯于母体子宫内的“黑暗”环境,刚离开母体,视网膜发育还不完善,突然接受高强度的光线,不但不适应而且是有害的。
但一周岁以下是宝宝视力发育敏感时期,需要有适宜的光线和形觉的不断刺激,否则可能会发生弱视甚至致盲。所以,“月子房”不但要明亮,妈妈穿衣也要鲜艳才好。另外,明亮的环境有利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所以说,光线太强或太暗都不利于小宝宝视觉发育,新老育儿观念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小宝宝眼睛发育得更好,得到最佳保护。
老话正确率:50 %
篇三:早春,谨防小儿“抽搐症”
每年早春时节,小儿惊厥抽筋者会骤然增多。据临床观察和检验发现约70%的婴儿抽筋与体内缺钙有关。医学家们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冬春之交出生的婴儿,因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少,接触阳光少,加之此时昼短夜长,日照少,阳光弱,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如果母乳不足或不愿喂哺,就更容易导致维生素D供应不足,影响婴儿体内钙、磷的吸收,出现一系列抽搐症状。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给婴儿储备和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具体措施是:
◆孕期预防。预产期在冬春季节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平时多晒太阳。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每日服适量的鱼肝油,以使胎儿体内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D。
◆常晒太阳。在婴儿出生1个月后,可根据天气和日光的情况,每天抱婴儿到户外或阳台上晒太阳,但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早期防治。新生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可自出生后第3-4周起,每天加服1滴浓缩鱼肝油,待逐步适应后加至3-5滴,同时补充适量钙粉,但每日不得超过0.5克。早产儿、双胞胎或发育特别快的婴儿,口服浓缩鱼肝油的剂量应适当增加,但不应超过5滴,以防鱼肝油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