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龋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龋齿的预防

2017-07-05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张向雪

一、龋齿的形成原因是

  1、细菌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 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 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 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 来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

  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 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 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二、怎么预防龋齿

  1.清除牙菌斑。“没有牙菌斑就没有龋齿”,我们可以通过刷牙、使用牙线等方法来清除牙菌斑。然而,细菌会在被清除8小时后重新在牙齿表面集结形成具有致龋能力的成熟牙菌斑,所以,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刷2次牙齿才能保证把牙菌斑控制在不致龋的程度。

  2.氟化物的使用。氟能防龋已经被证明了一百余年,并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良好的防龋效果。供个人使用的氟化物主要是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水。牙膏内的氟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更重要的是能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在清除牙菌斑的同时也增强了牙齿的抗龋能力,是最简单、经济且有效的防龋措施。

  3.降低食糖频率。糖是细菌分解产酸的原料,正常情况下,酸一旦形成,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唾液才能将它清除或中和到无法腐蚀牙齿的水平。所以,吃零食不仅会影响正常营养的摄入,还会持续不断地给牙菌斑输送*,使牙菌斑内始终保持能腐蚀牙齿的酸浓度,促进龋齿的发展。对小朋友来说一定要养成饭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可以在饭后适当吃些甜食,并要及时漱口或咀嚼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来促进唾液对酸的清除作用。

  4.定期口腔检查。龋齿具有隐匿性和潜掘性的特点,早期表面完整也没有特殊症状,需要专业检查甚至拍X线片才能发现,所以定期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龋齿非常重要。由于乳牙非常容易患龋,12岁之前的儿童应该每6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小洞及时修补,防止龋齿危及牙髓和根尖周组织。一般人则每年应该检查一次,如果有牙质不佳或唾液过少等高患龋风险者则应根据医生的要求每3~6个月检查一次。

三、怎么正确的保护牙齿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对口腔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是龋齿和牙周病。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病损常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累及牙髓,最终只剩下残冠、残根,丧失牙体本有的咀嚼功能。

  牙周病是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古印度医书《妙闻集》和《黄帝内经》中均有关于牙周病的记载。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前者发生在牙龈组织,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后者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移位。

  叩击和搅动的力度和次数视牙齿健康程度而定。每天坚持上述动作,不但按摩齿龈,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减少龋齿发生,对提高听力、预防耳鸣都有作用,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另一种牙齿保健方法是洁牙,即人们常说的洗牙。从理论上讲,牙齿的寿命应和人的寿命一致。龋齿和牙周病是成年人掉牙的罪魁祸首。定期洁牙是治疗牙周病的首要措施,可清除牙齿上的菌斑和结石,令牙周组织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在发达国家,洁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至少定期洁牙2次。在我国,正常人应每年洁牙一次,牙周状况欠佳的患者可3个月复查一次。

  除吃甜食后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外,儿童到医院行窝沟封闭也是龋齿的防治方法。若已患龋齿和牙周病,就一定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治疗。

四、刷牙错误的认识有哪些

  误区1

  每天一起床就刷牙,晚上刷了牙还吃东西。我们从小就会被教育早起要刷牙洗脸,但其实是错误的,刷牙的时间应该是饭后而不是饭前,因为刷牙是为了清洁留在口内的食物残渣,还没吃饭干嘛要刷牙呢?但有很多病人会说起床不刷牙会有囗臭,吃早饭都不香。其实这又带出另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晚上刷牙后还吃东西,那样等于没刷,早上起来就会有口臭。如果晚上刷干净了也没再吃东西,但早上起来还是有口臭,那就要去看看消化系统,会不会有胃病了。所以,正确的刷牙时间应该是饭后,早晚两次或早中晚三次,实在有困难至少要做到睡前刷干净并不再吃东西。

  误区2

  毎次刷牙匆匆十数秒。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刷牙误区,有不少人刷牙就像漱口那么快,根本谈不上刷牙方法,那根本就刷不干净。正确的刷牙应该用短横刷法(又称水平颤动法)或竖转动法或两种方法结合用。每颗牙三个面每个面至少刷五次,这样自然就能刷到2-3分钟,也才可能刷干净。

  误区3

  买牙刷就看超市哪种在打折就买哪种,买回去一大家子一起用。或者说只买最贵的。其实这两种选牙刷的态度都不对,我们不应该只根据价格买牙刷,而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腔情况选择不同的牙刷。比如牙周病病人应该选择刷毛较长较软的牙刷,配合短横刷法可以更好地按摩牙龈并清洁龈沟。而易龋患者就应该选择刷毛中硬平头的牙刷,配合竖转动法刷牙。有长智齿的朋友就应该选择较小刷头的牙刷甚至儿童牙刷,才能刷到最里面的牙。那不同时期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牙刷,比如婴儿、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正畸病人、种植病人用的牙刷都应该不一样,我们会在下周详细介绍不同的人怎样选择和使用牙刷。总之一句话,牙刷的使用和选择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口腔情况个性化的,最好是能请自己的牙医给个建议。

  误区4

  只用一个品牌的牙膏。其实牙膏的选择没有牙刷那么重要,经常更换才是更重要的。因为牙膏中多少会有一些成分会抑制或消灭口腔内的某些微生物,长期使用一种牙膏容易导致菌群失调或破坏口腔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