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经常打嗝的原因是什么呢_打嗝会引起哪些疾病

2017-07-09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齐天荷

一、经常打嗝有哪些原因啊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

  1.中枢性

  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2.外周性

  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3.饮食不当

  进食太快太饱,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并可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使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发生呃逆。

  4.情志不遂

  恼怒伤肝,气机不利,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胃气上逆挟痰动膈,皆可发为呃逆。

  5.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

  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等,均可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或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

  若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导致呃逆。如《证治汇补·呃逆》提出:“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6.其他

  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呃逆的病位在膈,病变关键脏腑为胃,并与肺、肝、肾有关。胃居膈下,肺居膈上,膈居肺胃之间,肺胃均有经脉与膈相连;肺气、胃气同主降,·若肺胃之气逆,皆可使膈间气机不畅,逆气上出于喉间,而生呃逆。肺开窍于鼻,刺鼻取嚏可以止呃,故肺与呃逆发生有关。产生呃逆的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

  饮食原因

  饮食不当引起的打嗝是非常普片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其一是:吃的太过快或者过饱导致的胃部负担过重,然后引起膈肌痉挛这是就会打嗝。所以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也对能防止吃的过快而打嗝。

  吃的太过快或者过饱导致的胃部负担过重,然后引起膈肌痉挛这是就会打嗝

  其二则是食物刺激,这部分打嗝尝尝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所以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部导致打嗝。避免打嗝第一是要避免或减少刺激性食物(辣,冷等)的量,二则是的对肠胃进行适当的调养。

二、快速止嗝有妙法

  1、掐按中指。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食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2、打个喷嚏。打嗝时,可以想办法打个喷嚏,闻闻胡椒粉或者用头发撩撩鼻子都行。

  3、刮眉棱骨。将双手的拇指压在两侧太阳穴上,用弯出的食指侧面从眉骨的内侧向外侧刮,稍稍用力,以微有酸痛感时为佳。

  4、按压少商穴。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5、喝水弯腰法。可尝试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

  6、伸拉舌头法。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舌头上,用手指捏住舌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7、深呼吸法。比如在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作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8、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9、惊吓法。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10、纸袋呼气法。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

  注意:如果打嗝超过24小时仍然不停止,同时伴有如腹痛、呕吐、反酸嗳气、乏力、消瘦等异常表现的,必须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三、打嗝不止的食疗方法有哪些啊

  治疗嗳气,除了要对症下药,饮食调理对它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1、良姜鲫鱼汤

  【原料】鲫鱼1条(约250克),高良姜12克,葱白2段,食用油,食盐,葱花等各适量。

  适用于脾胃虚寒,嗳气,腹中胀痛,便溏等患者食用

  【营养功效】温胃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嗳气,腹中胀痛,便溏等患者食用。

  做法

  鲫鱼去鳞、腮及内脏,清洗干净,与高良姜同放入锅中,加水足量,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煲熟,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和盐,倒入切碎的葱白,再煮沸后即可食用。

  2、炒荠菜

  【原料】荠菜150克,鸡肉50克,冬笋约200克,黄酒、食盐、清汤、食用油适量,芝麻油少许。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等胃肠患者食用

  【营养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等胃肠患者食用。

  做法

  原料洗净。荠菜剁做细末,鸡肉切成薄片,上浆后备用,冬笋先剖开,再切成薄片。

  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加油烧至七分熟,放入鸡片,用筷子刮散至熟,出锅,沥干油。

  锅中留少许油,放入葱段、笋片略炒一下,再放入荠菜翻炒,加入黄油、食盐、清汤烧开,再加入鸡片,炒均匀后稍煮,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上盘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