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溶血性黄疸你知道有哪些临床表现吗 吃什么食物能有效预防黄疸

2017-07-16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卞绮菱

一、溶血性黄疸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gilbert综合征gilber综合征是遗传性慢性轻度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或同时伴有肝脏色素清除功能障碍,但无肝脏结构改变或肝脏其他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bgt)活性明显降低;少数患者有血浆核素标记胆红素清除率降低,提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或细胞内转运机制有缺陷;而有的患者兼有这两种异常情况。从核素标记胆红素动态观察及红细胞半衰期测定结果表明,gilber综合征可能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病人有胆红素清除功能减退而无溶血;另一类为胆红素清除减退且伴有隐性溶血,但后者少见。胆红素清除功能减退与溶血两者问无任何因果关系。血浆胆红素浓度一般低于102μmol/l(6mg/dl)。饥饿、手术、发热、感染、劳累或饮酒等可加重黄疸的程度。给予*提高bgt活性可使血浆胆红素浓度下降。在成人中,gilber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3%-7%,男性多于女性,在青春期以前发病者少见,这些提示性激素可能对肝脏胆红素代谢有调节作用。

  饥饿试验(热量《400kcal/d×2天)后,血清胆红素增高26μmol/l(1.5mg/dl)以上,或较饥饿商水平增高2-3倍,有诊断意义。

  (二)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为重型,属常染色性隐性遗传,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完全缺如所致。血浆中未结合型胆红素浓度很高342-769.5μmol/l(20-45mg/dl),胆汁呈无色,其中无胆红素,常规肝功能试验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一般在出生后第3-4天出现黄疸,绝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后18个月内死于核黄疸。由于肝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完全缺如,用*治疗无效,光照疗法或可暂时降低血浆中未结合型胆红素浓度。

  ⅱ型为中型,又称arias综合征(arias syndrome),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部分缺乏所致。血浆中未结合型胆红素浓度为102-340μmol/l(6-20mg/dl),胆汁色黄,其中有胆红素,多为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苷。黄疸多于生后不久出现,但有时直到儿童期或青春期才出现。核黄疸罕见。*、苯乙哌酮(glutethimide)能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这在临床上有助于与ⅰ型鉴别。

  (三)lucey-driscoll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黄疸),本病患儿有明显的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多发生核黄疸。其发生机制与患儿母亲在妊娠末三个月血浆中出现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物质有关。这种物质可能是类固醇类,它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分娩后不久即从母亲和患儿血清中迅速消失。

  (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由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6h内尚“未成熟”,其活力仅成人的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约于出生2周内才接近正常成人水平。加之新生儿肝细胞内未结合型胆红素的负荷增加以及肝细胞从血浆中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z蛋白和y蛋白尚未完全发育),以致90%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周内,血胆红素大于34.2μmol/l(2mg/dl),生后2-4大可达85.5-102.6μmol/l(5-6mg/dl),随后即下降,于出生后5-7天降至34.2μmol/l(2mg/dl)以下,未成熟儿则黄疸更深。产前慢性窒息、产伤引起颅内血肿、饥饿、低温及酸中毒等均可使新生儿黄疸更为加重。

  诊断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应排除各种病理性黄疸。有下列情况者不考虑为生理性黄疸:①生后第一天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的增加每天超过85.5μmol/l(5mg/dl);③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过250μmol/l(12mg/dl),或未成熟儿超过225μmol/l(15mg/dl);④黄疸持续1周以上;⑤血浆结合型胆红素浓度大于17μmol/l(1mg/dl)。

二、吃什么能有效预防黄疸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下面是可以预防黄疸的一些食物及饮食疗法。

  1、猕猴桃:性寒解热,适宜阳黄者服食。崔禹锡《食经》云:“和中安肝,主黄疸。”

  2、山楂: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6年2期介绍,用北山楂治疗黄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黄效果。具体方法是:全部采用单味北山楂肉,开始1~2日内,日用量为60克,第3天起减少,以开水浸泡当茶饮服。

  3、西瓜:患黄疸者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4、梨子:梨子能清热、解毒、消痰。它含有维生素C1、B1、B2、烟酸和糖,据马文飞《食物疗法》中介绍:“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

三、黄疸患者的饮食疗法是什么

  1、湿热阳黄型:此型多因情志抑郁,或嗜酒过度,或饮食不节而伤脾胃。其黄如橘色,伴发热,口苦,心烦,胁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此类患者宜进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冬瓜,绿豆以及润肠通便之物(如新鲜水果类);还应注意营养供给以优质蛋白为主,多食蔬菜及摄取维生素B,宜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中药以凉服为宜。此型应忌用辛辣,肥甘厚味等助热生湿之品。

  2、寒湿阴黄型:因患者中焦虚弱,湿从寒化而见黄疸晦暗,头痛,纳少,乏力,便溏伴恶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而滑,脉细缓。此类患者宜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宜进食富含蛋白质,易消化之品,如豆类,精牛,羊肉,乳类,蛋类等,且宜热食。忌食生冷瓜果等助生寒湿的寒凉之品以及黄豆,土豆,红薯等易胀气之品,以避气阻中焦。中药水煎剂应少量温服。

  3、热毒急黄型:因热毒盛,入营血分,邪陷心包,证见全身深黄,高热烦渴,或有神昏,口臭,有出血倾向,舌红绛,苔黄厚燥,脉弦滑数。饮食应用清热凉血,解毒开窍之品(如西瓜,绿豆,蕃茄,黄花),配以润肠通便之品(如水果类)。还可用芦根,麦冬,黄等泡水饮用益养阴津,清宣头目,利湿退黄。高优蛋白不可缺少,但有肝昏倾向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伴腹水者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必要时应喂食或鼻饲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中药煎剂宜凉服。

四、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什么呢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