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2017-08-0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唐翠萱
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
有报道表明,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85.3%,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第一胎即可发病。这样一来,有些O型血的准妈妈就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而且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均可好转,且ABO溶血病随着抗体的消减不会复发,预后良好。光疗以蓝光为最好光源,其次绿光、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的疗效。重症黄疸可考虑用白蛋白或血浆,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或者采用换血治疗,以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只要及时治疗溶血性黄疸,宝宝就很容易恢复健康的。
除了ABO溶血性黄疸外,其他可引起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有:1、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所以出现黄疸。2、脾脏机能亢进时破坏了红细胞,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种什么病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溶血性黄疸。
宝宝出现黄疸,其中很多宝宝得的都属于病理性黄疸中的溶血性黄疸,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的胆红素增多,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最后出现黄疸。
发病机制: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如何治疗
1、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四、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中药方法
1、玉米须:(利湿退黄药——可能对“病理性”的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功效:利胆退黄,利尿退肿,止血。
应用:现代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可大剂量单用,或与金钱草、茵陈、郁金等配用。
2、(黄)栀子50克煮水1000克20分钟,冷却后将其洗眼睛、脸、洗澡;黄疸消退除后再洗三天即可(有的地方使用“黄果树枝叶”煮水洗澡、洗脸、洗眼睛)。
黄栀子是植物果实,在农村仍广范的用作食用染色剂,是天然染色剂。各药店均有售;如果不是初生婴儿也可喂一点茵栀黄口服液(黄栀子的中成药)退除黄疸。
3、刨下黄铜粉末,煮水1000克20分钟,冷却后将其洗眼睛、脸、洗澡;黄疸消退除后再洗三天即可。
4、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些去除黄疸和护肝的“溪黄草”冲剂,或者“茵栀黄口服液”。也可以在医院或药店买些黄栀子用黄栀子煮水20分钟后用温黄栀子水洗脸、洗眼睛和洗澡。
5、满月后还可以把小孩抱出去晒晒太阳,太阳光中也含有比医院的蓝光照射微弱。
6、用白蒿和红枣(切开去核)煮水给宝宝喝几天就好了,有的孩子月子里(可以不断奶)就是喝的这个治黄疸,一天喝二十毫升就行 。
7、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 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 草五钱;水煎,糖调服。
8、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