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中医怎么治疗原发性胆囊癌 中西结合治疗胆囊癌

2017-08-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罗代荷

一、治疗胆囊癌的方法

  (1)放射治疗

  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敏感性,早期病人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机会较大,而且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作者主张根治术后也应进行放疗。

  一组Ⅳ期患者,手术中内照射治疗(IORT)结合术后外照射治疗(ERT),术中电子束主要照射肝切缘,肝十二指肠韧带等可能残存癌灶之处,术中给予一次剂量20~30Gy,疗效较好,3年累积生存率为10.1%,对照组则为0。

  对姑息切除或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人进行放疗需较大照射量,有人主张给予70Gy,7~8周内完成,有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为防止和减少局部复发,可将放疗作为胆囊癌手术的辅助治疗。有学者对一组胆囊癌进行了总剂量为30Gy的术前放疗,结果发现接受术前放疗组的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而且不会增加组织的脆性和术中出血量。

  但由于在手术前难以对胆囊癌的肿瘤大小和所累及的范围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因此,放疗的剂量难以控制。

  而术中放疗对肿瘤的大小及其所累及的范围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具有定位准确、减少或避免了正常组织器官受放射损伤的优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的经验是,术中一次性给予肿瘤区域20Gy的放射剂量,时间10~15min,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术后放射治疗,手术中明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以金属夹对术后放疗的区域作出标记,一般在术后4~5周开始,外照射4~5周,总剂量40~50Gy。

  综合各家术后放疗结果报道,接受术后放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于Nevin Ⅲ、Ⅳ期或非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相对疗效更为明显。

  近年亦有报道通过PTCD的腔内照射与体外照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

  (2)化学治疗

  胆囊癌对各种化疗药物均不敏感,多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化疗方案,已经使用的化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对正常胆囊和胆囊癌标本的P-糖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胆囊自身为P-糖蛋白的富集器官,所以需要合理选用化疗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5-FU)、环己亚硝脲(Me-CCNU)、多柔比星(阿霉素)、丝裂霉素、卡莫司汀(卡氮介)等。

  联合应用有一定疗效,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可以试用。目前胆囊癌多采用FAM方案(氟尿嘧啶1.0g,多柔比星40mg,丝裂霉素20mg)和FMP方案(氟尿嘧啶1.0g,丝裂霉素10mg,卡铂500mg)。

  国外一项应用FAM方案的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表明,对丧失手术机会的胆囊癌病人,化疗后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延长,甚至有少部分病例得到完全缓解。

  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可减少全身毒性反应,一般在手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入肝动脉,经皮下埋藏灌注药泵,于切口愈合后,选用FMP方案,根据病情需要间隔4周重复使用。

  此外,通过门静脉注入碘化油(加入化疗药物),使其微粒充分进入肝窦后可起到局部化疗和暂时性阻断肿瘤扩散途径的作用,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无法切除的胆囊癌伴有肝转移的病人提供了可行的治疗途径。

  腹腔内灌注顺铂和5-FU对预防和治疗胆囊癌的腹腔种植转移有一定的疗效。目前正进行5-FU、左旋咪唑与叶酸联合化疗的研究,可望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胆囊癌中医治疗方法

  1、瘀毒蕴结

  临床表现:右胁胀痛、刺痛或绞痛,牵及肩背,肝区可触及肿块,拒按,口苦食少,大便秘结,舌质暗红有瘀点,或舌下静脉迂曲,舌苔薄黄,脉弦。

  治法:凉血解毒,祛瘀消结。

  处方:龙胆草汤、解毒抗癌汤等。

  ①龙胆草汤

  组成:白毛藤30 g,龙胆草30 g,夏枯草15 g,续随子9 g,*9 g,鸡内金9 g,昆布9 g,海藻9 g,海浮石9 g,通草9 g,阿魏1.5 g,斑蝥1.5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②解毒抗癌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 g,石见穿30 g,蒲公英15 g,金钱草20 g,山栀lO g,郁金10 g,枳壳12 g,柴胡9 g,玄胡12 g,白茅根18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2、肝气郁滞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右胁包块,脘腹胀满,口干口苦,或恶心呕吐,舌质淡红,或有瘀紫,脉弦涩。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止痛。

  处方:后辛汤、逍遥散加味方等。

  ①后辛汤组成:柴胡3 g,郁金6 g,广术3 g,当归6 g,茯苓6 g,栀子皮3 g(姜汁炒),蒺藜12 g,枳壳3 g,合欢花6 g,佛手1.5 g。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②逍遥散加味方组成:柴胡10 g,甘草10 g,枳壳10 g,川芎10 g,白芍30 g,香附15 g,白术15 g,石打穿20 g,当归20 g,茯苓20 g。

  石打穿20 g,当归20 g,茯苓20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湿热内阻

  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疸,口干口苦,食少,恶心欲吐,尿黄,大便秘结,右胁下胀痛或胃脘胀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利胆退黄。

  处方:大分清饮、大茵陈汤、利胆抗癌汤、茵陈龙胆汤等。

  ①大分清饮组成:茯苓、泽泻、木通各9 g,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各3 g。

  用法:用水230 ml,煎至170 m1,去滓。空腹温服。

  ②大茵陈汤组成:茵陈、黄柏各4.5 g,大黄、白术各9 g,黄芩、栝楼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实各3 g,栀子4.5 g。

  黄芩、栝楼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实各3 g,栀子4.5 g

  用法:上药为1剂,以水900 ml,煎取300 m1,去滓。分3次服。

  ③茵陈龙胆汤组成:茵陈30 g,山栀15 g,大黄10 g,龙胆草10 g,柴胡10 g,泽泻10 g,木通10 g,甘草10 g,菝葜20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④利胆抗癌汤组成:虎杖30 g,金钱草30 g,茵陈15 g,木香6 g(后入),大黄9 g(后人),枳壳15 g,黄芩6 g,白花蛇舌草30 g,麦芽15 g。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三、胆囊癌症状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到晚期的时候,右上腹或上腹部会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增长速度比较的快,阻塞胆管,就会使胆囊肿大;二就是侵犯十二指肠,从而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的症状;另外还会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四、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胆囊癌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4、胆囊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属治疗效果比较差的一种,所以胆囊癌的预防是最关键的。胆囊切除是最有效,也是的胆囊癌的预防措施。一般来说,是经常有胆囊炎发作、结石大于2.5厘米、胆囊壁明显增厚或不规则增厚、胆囊充满结石这4种患者。

  5、如果胆囊癌的预防不及时,该怎么治疗呢?在无急性炎症时的胆囊癌切除手术是一种比较容易完成的手术,而且大部分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手术,痛苦小,恢复快。术后还可以用镇痛泵来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

  6、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告,有70%的胆囊癌的预防与胆结石存在有关;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的13.7倍,直径3厘米的结石发病是1厘米的10倍,说明胆囊癌的预防是胆囊结石长期的物理刺激加上粘膜的慢性炎症、感染细菌的产物中有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