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阳虚体质易上火怎么办 6招缓解阳虚体质

2017-10-0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殷代云

一、阳虚体质会引发哪些病症

  1.肥胖:

  如果你是一个又白又软的胖子,那么减肥首先要考虑加强阳气的补养,绝对不要忍饥挨饿;

  2.骨质疏松:

  阳虚质到了更年期、老年期很容易患骨质疏松;

  3.关节炎、类风湿:

  阳虚的人容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血脉痹阻不通;

  4.水肿:

  体内水液不能蒸腾,会出现小腿或脚踝水肿;

  5.性生活:

  夫妻生活不和谐;

  6.冠心病,心率失常:

  有一种冠心病是因阳气不足,心(胸)阳不振,痰浊凝聚,气血瘀滞,痰浊、阴寒、瘀血痹阻心脉导致;

  7.脾胃虚寒症:

  吃凉腹痛,平日容易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8.甲状腺功能低下:

  特别怕冷,特别没精神,血压低;

  9.过敏性鼻炎,哮喘:

  体内寒气过重,天气变冷,或遇冷空气就喷嚏不断,发展出鼻塞,鼻息肉,甚至严重。

二、阳虚体质易上火怎么办

  1、多喝水

  上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天气干燥造成,这个时候,补水尤为重要,要多喝水,每天正常的饮水量要维持在8杯水左右。除了多喝水,可以用加湿器增加所处的环境湿度,这样也能保持自身皮肤的水润。

  2、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用一些辛辣、油炸、油腻的食物是非常容易上火的,出现上火的情况后,则更要忌嘴,这些不能再碰,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果嘴巴内因上火而长泡了,可以喝粥或者喝汤来代替米饭。

  3、多吃下火的食物

  下火的食物很多,最下火的要属带“苦”味的菜了,像苦瓜、苦菜。如果不喜欢吃有“苦”味的菜,也可以多吃绿豆、芹菜、豆芽、生菜、冬瓜等等这些清热下火的菜,但是注意在烹饪时这些菜不要炒得过于油腻,否则,会影响下火效果的。

  4、多喝凉茶

  凉茶也是非常清热下火的呢!平时在天气干燥时,可以多喝凉茶,来预防上火。除了我们购买的包装凉茶,还有一些广东本地人做的中药凉茶,效果更好呢!不过非常苦,而且一般只有广东这边最常见,其他地方很少有。

  5、平时多喝清热茶

  不要总是等到上火了才去想办法解决,平时可以多喝些清热的茶,有备无患,像绿茶。还有一些花茶,天气干燥时就适合喝喝,像菊花茶、金银花茶、茉莉花茶、金盏花茶等等,清热下火就很不错。

三、6招缓解阳虚体质

  1.注意敏感部位的保养

  不管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后背,后腰,这些,这些人体部位都要进行保暖。如果这些部位受凉了就会很容易引起阳虚。无心的人。

  2.烫脚养阳气

  冬天天气寒冷,使人体容易染上一身寒气。回到家中应该用热水烫烫脚,可驱除掉身上的寒气,最好再喝上一杯热水,效果更好。烫脚时,身体会微微出汗,证明寒气已被赶走。

  3.生姜赶寒气

  姜是我国传统的养阳佳品,民间有“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的传统说法。日常生活中,可喝生姜红枣汤来驱走寒气、补足阳气。这个汤还有具有疏通月经,对于女性痛经是非常有效果的。

  4.桃木棒打出阳气

  早上起来用一根桃木棒,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轻轻敲打,大概打了二十分钟后,身体就会发热,感觉气血畅顺,这是温补阳气的有效途径。

  5.阴阳结合

  阳虚时并不能只是一味的补充阳气,适当的补充阴气才能使阴阳平衡,使之相互制约,不然阳气过重也会导致许多的疾病的发生。

  6.疏通阳气

  导致体质阳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阳气不足,而另外一个就是阳气充足,但是在体内淤滞。这时,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来疏通阳气。阳气淤滞时,可通过按摩脚底,热水烫脚烫手等方法来加快血液循环,疏通阳气。

四、调理阳虚体质按摩的4个方法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