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尿毒症水肿怎么办 几种治疗尿毒症

2017-10-05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元风

一、尿毒症的早期症状

  1、胃口不佳:这是由于尿毒素潴留,影响消化功能所致。待病情发展,将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或便质稀烂,此时,病已较重。总之,只要提高警惕,尿毒症是能,早期发现的是尿毒症的征兆之一。

  2、困倦、乏力:引起困倦、乏力原因很多。特别是在事业上全力搏杀者,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忽视可能的尿毒症。

  3、面色泛黄:这是由于贫血或其他原因所致。

  4、浮肿:是因肾脏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导致,液体滞留在体内组织间隙,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消失,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时,已病不轻。

  5、尿量改变: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中所排毒素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排出体内过多废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尿量并不能完全说明,肾脏功能好坏,是尿毒症的征兆之一。

  6、高血压:因肾脏有排钠、排水功能,肾功能受损时体内,会发生钠和水潴留,另外,此时肾脏会分泌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尿毒症病人早期会有,不同程度高血压。若有高血压加之,凝血机制差易致鼻或齿龈出血,应就医。

二、治疗尿毒症用什么方法

  1、换肾

  换肾就是将健康人的肾脏移植到肾脏曾经完整坏死的患者体内,新的肾脏协助人体工作,完成延长生命,换肾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新肾脏在人体内会与患者本身产生一定的排挤,因而换肾后的患者要终身服用抗排挤性药物,增大了其费用问题。除此以外,换肾还要面临*短缺、肾脏配型难、手术风险大等要素的限制。换肾治疗尿尿毒症能活多久?据析,换肾后患者的一年存活率为90%,五年存活率为5%,10年存活率为1%。

  2、透析

  有关数据显现透析假如顺利的话,成活率与换肾大致类似。由于透析治疗能够快速协助肾衰患者将毒素排出体外,使肌酐等系数得到大幅度的将低。但是,透析仅是肾脏替代疗法,只能起到一个替代作用,并不能修复肾功用,治疗肾衰,所以肾衰患者需求持续采用透析治疗,从一开端的一星期一次到一星期两次、三次,长期透析替代肾脏工作,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且本人的肾脏久不用会逐步坏死、萎缩,因而透析的治疗弊端就表现在--不利于维护残存的肾功用,而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疾速降低肌酐等系数。

三、尿毒症水肿常见3种治疗方法

  1、尿毒症病人水肿可以去住院治疗

  如果高度水肿,可以考虑最好住院治疗。因为目前针对水肿急性发作,一般以利尿药为主。因其可以导致低钾血症等,住院可以有利于监测,以调整方案。同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结合中药共同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血压的调节等。

  2、尿毒症病人水肿可以吃白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桃粉、盐、味精少许。先洗干净粳米,与茯苓同放入锅内,加水运量,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后再加味精、盐,胡桃核粉。一日二次,作早晚食用。本方有健脾胃,消水肿的作用。

  3、尿毒症病人水肿要注意饮食

  尿毒症是药物治疗不可能治愈的疾病,不存在所谓的能治愈尿毒症的“灵丹妙药”。因此尿毒症患者应该毫不犹豫地及时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即透析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锻炼身体,尤其是早上的时候,应该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才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四、预防尿毒症的方法

  1、严格限制摄入含镉量高的食物

  平日生活里含镉量高的食物包括由动物肝和肾脏制成的食品、海产品如比目鱼、蟹类,这些海产品因为受到海水中的镉污染,体内会大量蓄积镉。在污泥中长成的蔬菜瓜果也会在果实成熟时大量吸收土壤里的镉。限制镉金属的摄入在尿毒症预防措施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患者要留心。

  2、采用低蛋白饮食

  对尿毒症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正常成人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量1—1.5克,尿毒症病人只能进食0.5克/公斤以下,以减少体内氮质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潴留。由于进食蛋白量少,因此应尽量选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质食物,而少用豆制品等植物蛋白。

  3、要注意肾病转变成尿毒症

  肾病很容易导致尿毒症,所以肾病病人要及时治疗,要积极应用抗生素药物。有慢性肾病引发的尿毒症均有所减少。但是,慢性肾炎、多囊肾、Alport综合症等原发及遗传肾病引发尿毒症的比率日趋上升。所以肾病患者有及时的治疗,才会减少尿毒症的发生。

  4、泌尿系统感染要及时治疗

  泌尿系感染如治疗不当,能引起病菌逆行感染,进而损伤肾单位,影响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导致尿毒症。对于泌尿系感染如何能引得了尿毒症很多人都不解,慢性肾盂肾炎导致尿毒症占到21.2%,是导致尿毒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