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脑血栓形成颈内动脉的外在症状 脑血栓的预防技巧说明

2017-09-22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齐尔珍

一、脑血栓形成的外在表现都是什么

  主干闭塞导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偏瘫(基本均等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出现体象障碍。

  皮质支闭塞:①上部分支卒中:包括眶额、额部、中央前回及顶前部分支,导致病灶对侧面部、手及上肢轻偏瘫和感觉缺失,下肢不受累,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无同向性偏盲;②下部分支卒中:包括颞极、颞枕部和颞叶前中后部分支,较少单独出现,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下部视野受损较重;对侧皮质感觉如图形觉和实体辨别觉明显受损,病觉缺失、穿衣失用和结构性失用等,无偏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Wernicke失语,非优势半球出现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深穿支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可伴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可因对侧代偿不出现症状;交通动脉后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下肢瘫;尿潴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和缄默等(额极与胼胝体受损),强握及吸吮反射(额叶受损);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Broca失语和上肢失用。

  皮质支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胼周和胼缘动脉闭塞);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深穿支闭塞则引起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累及内囊膝部及部分前肢)。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主干闭塞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损伤较重,黄斑视力可不受累(黄斑视觉皮质代表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血液供应)。

  中脑水平大脑后动脉起始处闭塞,可见垂直性凝视麻痹、动眼神经瘫、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垂直性歪扭斜视(vertical skew deviation)。优势半球枕叶受累可出现命名性失语、失读,不伴失写。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导致皮质盲、记忆受损(累及颞叶),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幻视和行为综合征。    

二、脑血栓的治疗技巧分析

  对有明确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和颈动脉狭窄等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50~100mg/d、噻氯匹定250mg/d,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有肯定效果,推荐应用;长期用药中要有间断期,出血倾向者慎用。

  针对可能的病因积极预防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三、脑血栓的形成原因汇总

  脑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法主要用于排除了脑出血、脑血管造影证实有血栓形成,收缩期血压低于24kPa(180mmHg);呼吸道通畅不需进行气管切开;无活动性溃疡、肺结核、严重肝病;新近未行过手术;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超早期病人。

  第1代脑血栓形成的溶栓药物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等为非选择性溶栓药物。链激酶(SK)是溶血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激酶,有抗原性,不良反应较大,目前已不推荐使用。尿激酶(UK)是由人尿或人肾培养物提取的一种蛋白酶,本身无抗原性,可直接激活纤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作用较强,不良反应比较小,且较安全。用法是尿激酶(UK)6~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0.5~2h滴完。非选择性溶栓剂可使纤溶酶很快升高,迅速耗竭纤维蛋白原,溶栓效果确切,但可造成全身抗凝、溶栓状态,出血并发症多,且维持时间较短。

  第2代选择性纤溶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单链尿激酶血浆酶原激活剂(SCUPA)等。是治疗脑血栓形成离不开的药物。

  阿替普酶(t-PA,rt-PA)是当前国外应用最广泛、效果最理想的脑血栓形成的溶栓剂,原先是从人类黑色素瘤的组织培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现在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制造而成。阿替普酶(t-PA)首先和血栓上的纤维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活化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与尿激酶(UK)不同的是,阿替普酶(t-PA)与血浆中纤维蛋白酶原结合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纤溶。    

四、脑血栓的预防技巧说明

  饮水充足

  脑血栓形成患者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形成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戒降烟酒

  脑血栓形成患者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脑血栓形成患者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血栓形成。

  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脑血栓形成。

  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血栓形成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形成。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体位变化要缓慢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尤其是上厕所时刻。因为夜间本身血流缓慢,加上起床时体位变化,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所以夜间临厕时一定清醒后,缓慢起床。其实,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