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怎么办 听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7-08-18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时幻柏
一、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声损伤
声损伤能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通常是由于内耳突然遭受大声或长期暴露在高频噪声下,这种听力损失多是柯蹄器退化的结果。
2、噪音性听力下降
是长期暴露在强噪音下所导致的一种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多与职业有关。如果暴露时间短,引起的暂时性听阈上升会恢复,如果暴露时间长,就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3、老年性听力下降
由于年龄的增大而导致的听力损失。多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
4、药物性听力下降
由于使用了耳毒性药物导致的听力下降。耳毒性药物常为抗菌素,包括奎宁、链霉素、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常损害螺旋神经节细胞,导致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即使是普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也可引起暂时性阈移和耳鸣;耳毒性毒素多源于病毒感染后的产物,它们通过血管进入内淋巴液,这些疾病有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腮腺炎、白喉、脑膜炎、水痘、脑炎和病毒性肺炎,除腮腺炎导致的是单侧耳聋外,其余全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损伤内耳的毒物包括一氧化碳、铅、汞、金、砷、烟草和酒精等。
5、先天性听力下降
一出生就有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母亲妊娠时期感染流感、风疹病毒等造成的。先天性听力下降通常为双侧平坦型或凹槽型曲线。
二、老年人吃什么延缓听力下降
要多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
注意铁元素的补充,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45岁以上的人群,就要注重铁的补充。
含铁丰富的食品主要有紫菜、虾皮、海蜇皮、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香菜、黄花菜等。
推荐一款药膳:用黑木耳40克,用温水泡发,洗净,切成细丝;红枣5枚,去核,切细;粳米100克,淘净。三者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每周吃3 次,长期坚持,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要多补充含锌丰富的食物
锌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小,但其作用很大。研究表明,患有耳鸣耳聋的老年人有近1/3的人体内缺锌,45岁以上的人群每天要保证摄入15毫克锌,这样才能维持体内锌元素的平衡。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粗粮、坚果、蛋类、海参、牡蛎等。
推荐一款膳食:海参15克,发好,切成条状;黑豆30克,洗净;猪骨100克,洗净,砍成小段,一同放入砂锅内煮2小时。待快熟时放入生姜、葱花、味精调味,就成了一道味美香浓的菜肴。一周服食2次即可,也能收到很好效果。
要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维生素E有提高人体歧化酶的作用,促进氧气的利用,改善末梢的血流量,能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这些元素主要含在各种绿色蔬菜和柑桔、核桃、花生中,只要平时常吃就行。
三、防止听力下降的五大方法
第一、合理饮食
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
第二、戒除烟酒
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
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血流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聋。
第三、避免噪音的损害
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第四、忌掏耳朵,常按摩
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第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参加锻炼
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如恼怒、动肝火等。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四、听力下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保持低音量
在我们平常听歌的时候建议大家讲阴凉保持到低音量,而且持续时间不要超过8个小时。如果听者无法理解离自己一臂距离远的人的说话,或者如果听者耳内疼痛或者耳鸣,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2. 戴耳塞
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如果使用正确,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 5 至 45 分贝,具体取决于耳塞的种类。
3. 使用适配的耳机
入耳式或头戴式耳机,最好是降噪耳机,适配的耳机可让使用者清楚地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
此外,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让使用者可以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
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在这些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
4. 重视听力安全等级
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 60% 的舒适水平,这也是保持低音量收听的一个办法。
5. 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
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6. 避开巨大声响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