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下降怎么办 为什么宝宝听力下降呢
2017-07-0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赵笑寒
一、如何解决宝宝听力下降呢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孩子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
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二、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是最多见的了。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通常在伤风感冒时,鼻腔粘膜发炎,活跃的细菌就会从鼻咽部的耳咽管开口直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
由于成人耳咽管细窄,弯曲且长,而婴幼儿则相反,耳咽管短相对较粗,且呈水平方向,故鼻腔和鼻咽部细菌很容易侵入,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
三、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孩子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
四、许多药物对耳朵来讲,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神经性耳聋患者更要注意!
二、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四大因素
目前导致儿童听力下降有四大因素,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
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二、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是最多见的了。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通常在伤风感冒时,鼻腔粘膜发炎,活跃的细菌就会从鼻咽部的耳咽管开口直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
由于成人耳咽管细窄,弯曲且长,而婴幼儿则相反,耳咽管短相对较粗,且呈水平方向,故鼻腔和鼻咽部细菌很容易侵入,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
另外还有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叫作分泌性中耳炎,目前也是一种日趋常见的疾病。
一般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它的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有液体,这种病目前多数人认为与耳咽管功能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得这种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现。
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常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少数儿童自述有轻微耳痛,在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把电视机音量开的很大,学习成绩下降等,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家长忽视,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随终身。
三、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
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在摘除患儿肥大的、反复发作的扁桃体后,不仅感冒的机会少了,而且原来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痊愈了。
四、许多药物对耳朵来讲,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
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这些药物主要造成听神经损害,由于小儿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不能正确反映早期中毒症状,用一般听力检查方法,患儿往往又不能配合。
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如猛击患儿头部,耳部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三、婴儿听力测试方法
三个月之前:大声拍手
如果你无法判断宝宝听力是否正常,你可以在宝宝的耳边大声拍手,如果宝宝对这声音丝毫没有作出任何反应,那你就真得早点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四个月到六个月: 妈妈说话
如果你担心宝宝的听力,你可以跟宝宝说话,如果他连你的声音都不关注,只是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动作,就像周围的世界都跟他无关一样,这时候妈妈们就得注意了。
七个月到九个月:背后测声法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背后叫宝宝的名字,看看宝宝听到叫声之后是不是会回过头来。如果宝宝就行没有听到一样对你爱理不理,你可以换成其它的声音,如果宝宝的反应还是一样,就得担心宝宝的听力发育了。
十个月到十一个月:音乐测试法
可以播放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看看宝宝是不是能够认真的聆听,宝宝的身体是否会跟着音乐一起舞动。另外,你可以在宝宝周围说话,看看他是否会回过头给你回应,如果他依然只是自己玩自己的,别人教他说话的时候他也丝毫没有说话的欲望,那可能就得进行下一步的确认了。
一岁到一岁半:说话训练法
你可以教宝宝叫“爸爸”“妈妈”,如果到一岁半的时候,他还学不会这么简单的音节,那么你应该带着宝宝去做听力检查。
四、如何呵护婴幼儿听力
1、正确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加上孩子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宝宝洗耳。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粘膜受伤;孩子大了则应教他自己动手清洗,并随时检查与督促。
2、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称为鼓膜与外耳道的“护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宝宝。
3、异物入耳巧处理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上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
4、定期听力检查
满月前、3个月以及6个月这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应该至少做一次听力检查。满月前的听力检查,主要查明宝宝是否有听力损失;3个月大的时候,做个检查以确保孩子没有任何听力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了解到问题的类型和轻重;6个月时做一次检查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有听力损失,只要治疗及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补救
整个检查要求小儿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家长需做到:
a.来医院前尽量让小孩少睡,来医院途中,到达医院前2小时千万不要让孩子睡觉,多逗他玩;
b.检查前需要服用辅助其睡眠的药物(水合氯醛)。为用药需要,喂药前1小时内不要给孩子喂食;
c.带好孩子睡觉用的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