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儿童听力下降怎么办 4大方法解决宝宝听力下降

2017-09-19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仇书芹

一、解决宝宝听力下降的方法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孩子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

  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二、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是最多见的了。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通常在伤风感冒时,鼻腔粘膜发炎,活跃的细菌就会从鼻咽部的耳咽管开口直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

  由于成人耳咽管细窄,弯曲且长,而婴幼儿则相反,耳咽管短相对较粗,且呈水平方向,故鼻腔和鼻咽部细菌很容易侵入,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

  三、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孩子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

  四、许多药物对耳朵来讲,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神经性耳聋患者更要注意!

二、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四大因素

  一、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是最多见的了。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通常在伤风感冒时,鼻腔粘膜发炎,活跃的细菌就会从鼻咽部的耳咽管开口直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由于成人耳咽管细窄,弯曲且长,而婴幼儿则相反,耳咽管短相对较粗,且呈水平方向,故鼻腔和鼻咽部细菌很容易侵入,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另外还有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叫作分泌性中耳炎,目前也是一种日趋常见的疾病,一般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它的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有液体,这种病目前多数人认为与耳咽管功能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得这种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现,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常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少数儿童自述有轻微耳痛,在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把电视机音量开的很大,学习成绩下降等,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家长忽视,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随终身。

  二、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在摘除患儿肥大的、反复发作的扁桃体后,不仅感冒的机会少了,而且原来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痊愈了。

  三、许多药物对耳朵来讲,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这些药物主要造成听神经损害,由于小儿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不能正确反映早期中毒症状,用一般听力检查方法,患儿往往又不能配合。

  四、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如猛击患儿头部,耳部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三、如何呵护婴幼儿的听力

  1、正确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加上孩子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宝宝洗耳。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粘膜受伤;孩子大了则应教他自己动手清洗,并随时检查与督促。

  2、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称为鼓膜与外耳道的“护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宝宝。

  3、异物入耳巧处理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上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

  4、定期听力检查

  满月前、3个月以及6个月这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应该至少做一次听力检查。满月前的听力检查,主要查明宝宝是否有听力损失;3个月大的时候,做个检查以确保孩子没有任何听力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了解到问题的类型和轻重;6个月时做一次检查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有听力损失,只要治疗及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补救

  整个检查要求小儿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家长需做到:

  a.来医院前尽量让小孩少睡,来医院途中,到达医院前2小时千万不要让孩子睡觉,多逗他玩;

  b.检查前需要服用辅助其睡眠的药物(水合氯醛)。为用药需要,喂药前1小时内不要给孩子喂食;

  c.带好孩子睡觉用的毯子。

四、伤害孩子听力的行为

  一、让9岁以下孩子戴耳机

  儿科专家强调,家长一定不要让9岁以下的孩子戴耳机,尤其是是给婴幼儿戴耳机听立体声乐。婴幼儿听觉器官尚处于发育时期,家长如果给婴幼儿戴上立体声耳机听音乐,其声压将影响幼儿脆弱的器官组织,刺激很薄的鼓膜使之非常兴奋,长此下去就会导致听觉疲劳,损害听觉器官。

  给婴幼儿听立体声音乐时,一定要调小音量,而且不能一直给宝宝听,听一会儿就休息一会儿,绝对不能戴着耳机听音乐。连戴两小时的耳机就损伤听力而且不能恢复。此外,尽量别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里听音乐,听力神经在不同环境里对外界传入声音的分贝要求不一样,即使听歌感觉一样但嘈杂环境对耳膜的伤害更大。

  二、带学龄前孩子去KTV、酒吧、电*

  父母在平常就要有意识的带孩子避开噪音污染,特别是*性噪声的污染,因此像KTV、酒吧、电*等*场所就不要带学龄前的孩子去,也不要让孩子直接使用耳机。此外,家长给孩子挑选玩具时尽量别选择噪音玩具来伤害宝宝稚嫩的听觉器官。给宝宝听音乐时尽量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给宝宝穿叫叫鞋

  “叽叽”的叫叫鞋能让父母听到20米外宝宝的脚步声,但是鞋子发出的声音通过身体传递到宝宝耳朵时,宝宝听到的声音别旁人听到的大很多。而且现在市面上鞋子质量良莠不齐,叫叫鞋的发声设备质量不过关的话,就变成刺耳的噪音损害宝宝听力了,其中一只鞋子不响时,宝宝走路就会变得一轻一重,容易导致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