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经常掏耳朵,经常掏耳朵对耳危害大

2016-05-2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涵蕾

一、经常掏耳朵

  经常用火柴棒、牙籤、细铁丝或小手指等在耳朵里掏来掏去,容易损伤鼓膜,是一种不良的习惯。

  外耳道约有七~八公份,底部有一层负责听声音的鼓膜。掏耳朵时稍向里一伸,就可能把鼓膜撞伤而影响听力,如戳破了鼓膜,便会成为聋子。掏耳朵时指甲和挖耳工具碰伤外耳道周围的皮肤,还会发生外耳道炎。

  耳朵里的少量耳屎,在人们说话、吃东西或跑跳、运动时,会自行掉出来或被震出来。

  如果耳屎积太多,塞住听道,影响听力,痒得难受时,可以用棉花棒把耳屎轻轻带出来,千万不要用手指甲、挖耳勺用力去掏。如果耳朵确实已被大块耳屎堵塞,又痒得难受时,应找医生检查、治疗,不可自己乱掏乱挖。

  如果耳屎积太多,塞住听道,影响听力,痒得难受时,可以用棉花棒把耳屎轻轻带出来,千万不要用手指甲、挖耳勺用力去掏。如果耳朵确实已被大块耳屎堵塞,又痒得难受时,应找医生检查、治疗,不可自己乱掏乱挖。

二、经常掏耳朵对耳危害大

  

  很多的人耳朵只要有一点痒就会掏耳朵,更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掏耳朵,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耳朵不适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对耳朵带来伤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三、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四、常掏耳朵致癌是真的吗

  掏耳朵等伤耳

  人们常把耳朵分泌物叫“耳屎”,其实在医学上其叫耵聍,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据了解,耳屎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与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组成防御外部细菌的一道防线。但人们常鉴于形象,或者耳屎积累多了,也会在外耳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以致于频繁掏耳朵。

  这样一来,一方面将耳屎掏尽后,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听力;在另一方面,由于外耳道的皮肤比较娇嫩,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的过程极容易因力度不当而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常掏耳朵真会致癌?

  事实上的确存在有人因常掏耳朵而得了癌症,但这是少数,且在我国出现的较少。有医师指出,一般情况下,掏耳朵是不会导致外耳道乳状肿瘤的。只有在掏耳朵用力过猛,损伤了外耳道或鼓膜,引起外耳道、中耳炎症后,再经过长期的刺激才有可能出现外耳道乳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