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中医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诊介绍

2016-06-03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余从梦

一、中医望闻问切的来源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一说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北郊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保存较好。  

二、望闻问切四诊介绍

 

  1.望

  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人体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来观察体内发生的变化,以辨识病情的严重与否,所谓的外部特征就是指人们的形、色、神三个部分。

  人的姿态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变化,如果病人的四肢颤动就表明他元气已虚。若脸部发黑没有光泽可能是是痛症、寒症、淤血的表现;如果有些发红,一般是患有肺病;如果发白,多是因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

  望神就是观察一个人的神态与神情,目光呆滞、神志不清是肝肾精气衰竭导致;动作迟缓、精神不振是肾气不足、心脾两亏所致。

  2.闻  

  所谓闻诊就是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病人发出的声音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人体内的肺腑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和气味,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比如说常见的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各种声响,根据这些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来区别寒热虚实。一般来说,语言错乱大多是属于心脏方面的问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所联系。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从而推断出疾病。在临床上,只有闻诊和望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3.问

  问诊就是中医运用对话的方式,向病人以及其知道病情的人询问疾病发生之前的症状,包括病后的发展情况和治疗经过,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一书中。

  问诊主要是在疾病体征不明显时,发现可以供医生诊断的病情资料,或者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与病人相关的其它情况,主要是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饮食嗜好、婚姻状况等。通过问诊还可以有目的的加以查询,以了解疾病发展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医生正确分析病情、进行合理医疗等提供可靠的证据。

  4.切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断,顾名思义脉诊就医生用手判断病人脉象的变化而得知病情的好坏,而按诊就是对病人体表的某些部位采用按压触摸的检查方法,如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皮肤的肿胀等,通过这些方法诊断后就可以和其它三诊相互参照,从而作出诊断。

  脉诊在医生诊治病情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脉为血府,全身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来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时,就必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生就可以通过这些身体的变化了解到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等情况。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智慧的前人在漫长的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中医独特的疗法之一,单独使用脉诊是无法正确全面的诊断出病情的,必须通过四种诊断方式的共同判断,才能够了解疾病的全貌。

三、望闻问切在如今医学中的地位及用处

  1.中医的四诊耗费资源少,成本低廉

  中医的四诊法在诊断的过程中基本不需要耗费多少资源,真正要耗费的资源是中医本身的时间和精力。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基本上很少出现一个小时以上的情况,除非是极难的棘手的问题或需要会诊。西医诊断的方法主要是体液检测和成像检测,需要耗费的资源大家有目共睹,仪器和设备要占地方,保养需要一定的费用,可能还要不断地更新,一更新可能是多少多少W;而每一种仪器和设备的实用寿命或次数都是大概有限的。而需要配套的资源和常用的耗材经常一年积累下来也不是小数目。中医优势比较明显。

  2.中医的四诊法花费的时间少,求诊人等待的时间短

  西医在他的两项主要检测手段上,就算是简单的检测,也大都是早上检测,下午拿结果;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可能要几天了,当然这个设计到资源分配和人手的问题。但中医四诊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当时看完,九成以上的情况下,求诊人当时就可以听到或拿到诊断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中医的优势比较明显。

  3.面对慢性疾病、疑难病症、亚健康等方面的诊断

  现在大家基本公认,CT有时候很难检测出2公分以下的囊肿等,B超有时候很难检测出1公分以下的囊肿等。这个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把囊肿等东西从身体里弄出来的时候,往往比检测的要大上1-2公分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早上检测,下午手术,还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借用刘老前辈的文字了,呵呵。。)

  所以西医的诊断很多时候会让人产生麻痹和大意,可能错过了治疗时机。而中医的四诊法,特别是技术过硬的或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这种时候往往会告诉求诊人,你的身体可能长了不该长的东西了,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告诉求诊人,长这个东西的原因、大概时间、大概的或精确的位置、现在应该要做的事等。让求诊人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准备。

四、中医望闻问切的继承

  中医望闻问切在现如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

  脉诊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昔日人们对中医师擅长脉诊的描述。

  “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以措治”(徐春甫《古今医统》)。由此可以深感脉诊在中医诊治中的重要性。然而,中医脉诊的现状,正如陈先生所言:“由于受西化思维的影响,现实中一些中医师西化,忽视甚至遗弃了中医四诊,反而借助西医诊断技术来处方用药,能够诊脉述症的更是凤毛麟角。造成中医在公众中的地位和信誉下降,很多患者从中医科走出来时会抱怨,“这是什么中医,连脉都不会把”。

  扪心自问,作为一个中医师,不能继承中医的诊疗特色,不能掌握中医脉诊这一基本技能,而是问病处方,看化检报告处方,何以称之为中医师。孙思邈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能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备急千金要方》)徐春甫言:“医惟明脉,则诚良医。诊候不明,则为庸妄,脉其可以弗辩乎哉!”(《古今医统》)是的,不能诊脉述证,怎么能做到四诊合参,又怎么能保证方药对证,疗效确切呢?这样西化的中医师,丢掉了中医的传统特色与优势,怎么不令患者抱怨,怎么不令公众对中医失去信任,怎么不令中医出现服务阵地逐渐萎缩等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