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不容小觑
2018-09-2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范向雪
一、病毒性心肌炎不容小觑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某种感染源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见,如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脏的病毒对心肌细胞有特别强的亲和力,可使心肌受损,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引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年轻患者,特别是在婴幼儿中比较集中高发,这也与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有关。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一旦心肌发生病毒感染,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典型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咽痛、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酸痛、腹泻等。到发病后的一周后,可能会伴有心前区隐痛、胸闷气短、心率不齐、多汗头晕、发热不退、四肢发冷等症状,这大多是由心肌炎造成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所引起的。极个别患者发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二、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毒入侵后,如果不加以重视,仍持续强体力的劳作,过度劳累,不注意休息,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营养不足也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作为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依照发病原因,注意日常生活的护理。
一是要预防感冒
冬春交替之际,气温昼夜变化大,外出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室内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要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各种感冒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会从源头上大大降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几率。
二是要增强营养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特别注意加强营养,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三是要注意休息
如果患者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卧床,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发生心衰和心律失常。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感冒,否则可使病情加重,且会导致疾病的反复,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患者一般至少要卧床休息3个月,直至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1年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与运动。
三、病毒性心肌炎该如何护理
1、纠正病因及诱因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3、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四、病毒性心肌炎的检查方式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血清肌钙蛋白I增加。
(2)病毒学检查 可从咽拭子、粪便、心肌组织中分离病毒或用PCR技术检测病毒RNA;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 ST-T改变,常见T波倒置或降低,也可有ST段轻度移位;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多见。
(2)胸部X线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心影增大。
(3)超声心动图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心室充盈异常等。
(4)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可显示心肌细胞坏死区的部位和范围,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5)心内膜心肌活检 为有创检查,主要用于病情危重、治疗反应差、病因不明的患者。阳性结果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证据。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可为局灶性,因取材误差可出现阴性结果。